“寫作教學應貼近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實際,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它道出了寫作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作文教學中,學生通過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加深體驗,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鑒于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活動觀念,于活動中學,于活動中寫,寫出自己所干、所感。
一、訓練思維
通過幾年來的作文教學,我感覺到原先的寫作教學忽略了文章生成前的思維和構思過程,所以要讓學生將腦袋活動起來,并以這種活動為中心來進行寫作,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寫出好的文章。我們先讓學生學會思考,然后從方法論的角度人手,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維訓練。
1. 活動觀察方面
在活動前,先提出觀察要求,做到觀察有步驟,有順序,要仔細,抓特點,有重點,重思考。充分發揮學生形象思維的優勢,用聲音、觸覺、色彩、氣味等極大地刺激學生感官細胞,從而使他們能有效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細節,促進思維發展。
2. 活動設計方面6fm30vSDoRhn3sRlD7T3HszJrVOJTOlybGfj3O01+7c=
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活動目的、要求、程序、人員角色的安排分配、注意事項等。采用特定環境激發興趣訓練法,給學生提供或創設一個特定的環境,去指定他設計的內容,也可進行爭吵或辯論以確定最佳行動方案。
3. 活動過程演變方面
在活動過程中,常會出現許多意外,但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呢?讓學生積極思考。如在比臂力時,扳著扳著,一個同學哭了起來,怎么回事?原來手臂扳疼了,再加上失敗就更疼了。手疼,心疼,這是多好的體驗啊!抓住這個意外,讓同學想,你有什么感受與啟發?于是又引出了安慰、幫助等活兒,更拓寬了寫作題材。在意外之后于頭腦中重新演繹變化過程,把事情的具體情景回憶起來,并思考為什么會變化的,就打開了思路,獲取了新東西,使學生有了創新因素。
二、激發情趣
作文需要激情。許多學生因為沒有激情,沒有體驗,沒有生活,寫作時不能生成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鏈,但也有許多同學的文章有真情實感,且構思新穎。
第一步,引學生入特定的情景,使信息紛呈并互相溝通以造成最佳的“思維態勢”,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在寫作前,教師用幾分鐘時間,引發可說的話,以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引起學生思維震蕩,把學生推人活動之中,在活動中去感知,去領悟,去想象,在活動的基礎上構思文章,把活動過程中的思、聽、說、讀、寫、動糅和在一起,組織出自己的文章來。如看圖作文(一份登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文的報紙)寫作前,教師手拿報紙,“沖”進教室,開口就念“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旨在造成一種氣氛,創設一種情景)讀完問:“充滿愛心的我們該怎么做?”學生從剛才的憐痛中一下子轉入了豪壯情感之中,“捐”字脫口而出。于是馬上進行捐款活動。從同學的眼神、動作,感受出了真切的情懷,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特定的氛圍中,學生的真情被激發了。
第二步,讓學生交流討論激情。
交流討論是一種特定的激情方法,因為學生頭腦中的各種觀念和想法,通過互相碰撞與激發,會出現大腦高度亢奮狀態,思維活躍起來。要鼓勵同學發表意見,圍繞主題進行爭論,及時捕捉靈感。例如,寫《小學生上網》,設計讓學生討論,分成兩撥,一說好,一說不好,開個辯論會。老師在一邊旁聽、記錄,鼓勵學生進行爭論。通過學生參與活動。使這一情景充分展開和激化,讓在場的學生耳濡目染,身體力行,暢所欲言,情感噴發。
三、投入寫作
有了思維訓練作基礎,激發情趣為條件,還要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活動之中。要訓練學生養成習慣,當靈感出現的瞬間,及時捕捉,迅速形成文字。比臂力時,我勝了,看到好朋友緊張,靈機一動,拉到一旁,耳授訣竅。此時讓這位同學定格,趕緊寫下剛才的自創活動。要啟發學生大膽地去玩弄那些變幻無窮的文字活動的七巧板,放開手腳,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作時要將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心無旁騖,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互改互善
文章雛形已成,還得讓學生進行互評互改活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這是第一步。許多學生的作品常常是無人傾聽,現在有了聽眾,讀起來就會很賣力,這本身也是一次提高的機會;聽的同學一面聽,一面與自己的文章比較,也會得到提高。第二步,朗讀與欣賞,展示與挖掘成功之處。讀完全文,讀者把自己得意之處拿出來,說說好在何處。聽者也把自己認為好的地方拿出來“恭維”一番。第三步,提出不足、探討修改。讀者可談自己的不力之處,聽者可談不滿意之處。怎么改?再次活動(重演練情節),仔細捕捉全部信息,進行情感體驗,提出修改方案,進行修改,以至完善。
作文教學應以“學生為本位”,我把活動作文教學設計為四大步:訓練思維-激蕩情緒-投入寫作-互改互善。通過思維訓練,使學生思維活化,進而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激發感情,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之中,并通過互改互善使文章寫得更好。
總之,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深入生活實際,觀察分析周圍的人和事物,就能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味,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作者單位:陜縣第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