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口語交際的新理念:“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景中,培養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然而,現階段許多老師因面對大量的讀寫任務而重視讀寫教學,忽視了口語交際的訓練,造成許多小學生只會當一名機械的聆聽者或簡單的回答問題的說話者,不愿交流,更不用說樂于表達交流和善于表達交流了。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課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我們應該還口語交際以真實面目,打破傳統的“聽話、說話”課,增加零距離的“交際”成分,在“交際”的過程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具體的策略如下:
一、話題接近生活,科學合理有話可說
話題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就顯得無話可說,也就談不上交際,比如:低年級的話題就不能帶有強烈的思辨色彩,只能以學習習慣(如寫字、聽課、坐姿)等為內容,以生活習慣(如飲食、起居購物、待客、互換有無等)為內容,這些現象是在學生身邊隨時發生的,學生有親歷的直接體驗,這種貼近學生、貼近經驗的話題,學生就有話可說,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讓學生提高認識,規范言行,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進入角色有話可說
口語交際離不開具體的交際場所,交際的欲望。交際的場所、話題、欲望就是情景。教師就是要使學生盡可能真實、自然的進行口語交際。教師要善于把學校濃縮為“一個小社會”,讓學生在這個“小社會”中進行真實的口語交際,而不是課堂教學中的說話訓練。一方面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口語交際的情境圖。如二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訓練買文具,要求是張小雨到超市買文具,他怎么和售貨員阿姨對話?課文還配有一幅圖。教師首先要憑借情境圖,用生活的語言營造交際的情景。如:“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買些什么樣的玩具?你們跟售貨員是怎么說的呢?售貨員又是怎么說+m8BaSzLRqeqqlnZcH4UwpQNyG+f7o11nyBZ7rDGQ5Q=的?”這樣就把學生的欲望提起來了。第二步,教師利用情境圖,演示展現交際情景,教師當售貨員,讓學生買文具。第三步,仿照情境圖模擬再現交際情景,讓學生一個當售貨員,一個當張小雨去買玩具,在訓練之中,一定要互換角色,讓學生進行模擬訓練。第四步拓展情境圖,把學生引入實際的交際情景中,讓學生帶著錢到小賣部購買學習用品,進行實際訓練,重在遷移,內化形成能力。第二方面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情景創設。如《狼和小羊》一課,文章結束時寫到: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繼續說下去。第三,利用日常生活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平等和諧,雙方互動有話敢說
在口語交際中,雙方直接交流,不斷換聽說的角色,憑借對對方的理解做出恰當的反應。克服過去偏重于獨自式的言語訓練傾向,不能讓一部分學生成為說的主人,而另一部分學生成為聽的奴隸。在交際過程中,要使師生、生生平等,輕松和諧,學生才敢說。因為只有在雙方互動過程中才能培養學生待人處事、舉止談吐、臨場應變的素質。
四、展開聯想或想象
多個回合有話會說 ,學生在課堂口語交際中,人人參與,但往往會出現冷場的情況,除了話題、場景的因素外,就是學生思維單一,典型的就是不應對,一個回合就收場了。所以教師一方面在平時要介紹一些聯想、想象含義、作用、對象等的知識,特別是從哪方面展開想象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口語交際訓練的指導上,要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人可能會從哪些方面去說,自己怎樣應對。只有在多個回合的傾聽、表達、應對過程中,訓練才能扎扎實實,真實有效地開展下去。否則你說我聽,你問我答,一個回合就結束了。
五、反饋評價,調控達標,提高質量
教師要通過口語交際實際進行分析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口語規范、語言習慣、聽說態度的要求。口語規范可以在用詞不當、病句、語句顛倒、表達不清、答非所問等方面加以指導。
語言習慣重在說話要具體,要符合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的要求,比如,購物、看望病人、接待客人等,場合不同,對語言的要求也不一樣。在聽說態度及文明禮貌方面,要求學生在別人講話時,注意傾聽,不打斷別人發言,目光注視對方,點頭表示同意等等。所以,只要我們給學生或學生給學生及時的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總之,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鼓勵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及時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云南省騰沖縣界頭鄉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