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之一,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應用于語文教學領域,給語文教學活動帶來了強大的活力。多媒體通過對顏色、聲音、動畫等的控制,使教材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語文教學質量。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激活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是主要任務,是要讓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而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供了方便。可以把信息的組織形式與信息內容呈現的多樣性、復雜性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結構化認知形式。
(一)“咬文嚼字”,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
一篇文章,總有生字、新詞、妙句,要讓學生多讀多練。“咬文嚼字”,使學生揣摩語言蘊含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世界。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課中,開頭一句“威尼斯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對“水上城市”的理解,我先不問是什么意思,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伴隨著優美的《威尼斯之夜》的旋律,配以迷人的威尼斯水上的景色,城市姿態各異的古建筑、石橋、教堂……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水上世界的城市中,真切地感受到威尼斯的迷人。這時,學生對于課文就有了整體的感知。
(二)隨堂練筆,引導學生把學習理解和學習表達融為一體。
現在的閱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內容上,而要注重老師給學生的是什么,學生“學”到的是什么,讓學生學會理解,學會表達。
《草原》一課的第一自然段寫出了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作者的感受。先讓學生在《天堂》的歌曲中品讀這段文字,真正領悟騰格爾帶給我們心底對草原、家鄉的深沉的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指導學生用心地聽、看、讀、想,立體地、多角度地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發揮學生想象進行練習表達。
(三)誦讀感悟,引導學生充分有效地讀書,豐富語言積累。
在《三峽之秋》的教學中,我始終以讀貫穿始終。注重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學,達到感情的升華。在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學生質疑:秋天的三峽美在何處?一天之中景色有何變化?我及時播放多媒體課件,畫面展示長江三峽、藍天、江水、橘樹、漁火、燈標、圓月,讓學生用心聽、仔細看。再讓他們從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三個方面體會月之圓、天之藍、谷之深,感悟到風光的迷人,體驗到三峽的確充滿了成熟的秋的氣息。
二、精用多媒體課件。發揮學生主動性
信息技術媒體的運用,改變了學生的附庸地位,使教學的中心由“教”轉變為“學”;教師由教學中主導者變為輔導者;學生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知識探索者。
(一)“境”中選擇,讓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目標。
我在《迷人的張家界》一課中,運用設制的地圖圖形,在學生了解張家界的方位及旅游名勝后,直接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進入景區,來到仙境世界。讓學生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這時,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伴隨著優美的旋律,配以美麗的張家界風光:那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桂林之秀麗……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這時,我抓住時機提問: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請以小導游的身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樣,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確定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同學和老師面前,無拘無束地坦露心聲,并逐步形成自尊自69278e7f97b4b70cff96003297d48c4d信的品質。
(二)“境”中賞析,讓學生自主感悟語言文字。
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學習中,我省去了繁瑣的提問與分析,出示了這樣的學習要求:從文中自主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部分,細讀描寫人物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形象,然后或說書,或講故事,或表演,或朗讀,把他介紹給大家。在講述前,我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了《狼牙山五壯士》關于五壯士英勇跳崖的片段,這樣更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材料,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悟語言和五壯士的壯舉、壯行、壯心、壯言。體會五壯士愛護人民、仇恨敵人、自我犧牲的崇高品質和英雄氣概。
(三)“境”中想象,讓學生自主表達創造。
在教學活動中,想象是基礎,是源泉,更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因素。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提供實踐素材,從動腦、動口、動手開始,使想象飛起來,思維活起來,語言豐富起來。
在《五彩池》一課對五彩池特點描寫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引發學生觀察、理解、想象、表達。特別是學生講到“五彩池美、奇”的時候,播放五彩池的畫面,讓學生親眼看到那大大小小、形態萬千、顏色各異的“五彩池”。正當學生陶醉其中時,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你覺得五彩池還有哪些形狀、顏色?學生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五彩池被他們描繪得更加絢麗多姿。
可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語文教學不僅要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還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用信息技術的新知識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逐步實現課程教學的現代化。
作者單位:陜縣菜園鄉第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