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中小學教學中,作文教學呈現出不容樂觀的局面。不少學生不愛寫作文,厭惡作文教學,一到完成寫作任務時就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卻擠不出半點內容,無奈只得敷衍成篇甚至以抄代寫。究其緣由,學生作文能力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忽視了寫作教學中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一、自信心對寫作的影響
自信心是主體因素的一個方面,是個體對自我能力的認識。它具體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活動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此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感覺。自信心影響個體對環境和活動的選定及對他們的態度。自信心高低的不同將產生對自我促進或對自我障礙的思維影響,同時它也將決定個體行為活動的動機、努力程度和對活動的持久力、耐力以及不同情緒的反應。在認知行為活動中,自信心高的人積極性高,樂于付出努力,便采取策略應付遇到的問題、解決面臨的困難;偶爾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時,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這種信念有助于他克服消極因素,誘發動機行為。相反,自信心低的人積極性低,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便采取相應的策略應付困難、解決問題,從而必然導致行為結果不盡如人意。這反過來又會降低他的自信心。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注意三個重要因素:“有寫作動機”,“有東西可寫”,“能夠寫出來”。其中第二個重要因素“有東西可寫”與第一個因素“有寫作動機”有密切聯系。沒有寫作動機,不想寫,就不會積極搜集材料。就不會“有東西可寫”。如果第一、第二個重要因素解決不了,那么第三個因素“能夠寫出來”也無從談起。可見,寫作動機是關鍵。美國、前蘇聯的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欲望。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時期是言語發展的最佳年齡期,應該激發學生表達自己的動機和興趣,發展他們的言語功能。
二、學生作文消極心理分析
1. 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天生一副笨腦瓜,更缺少文學細胞,根本不是寫作的料。看到其他同學作文寫得好,也很羨慕,但認為那是人家天資聰穎的結果。自己瞧不起自己,以為老師、同學也瞧不起自己。
2. 恐懼心理。這部分學生最怕作文課,可謂談作色變,遇作文頭痛,作文課上,“怕”字當頭,“難”在其中,面對命題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是好。
3. 應付心理。他們對于作文,每次都是馬馬虎虎,敷衍應付。平時學習不認真,根本沒有付出過艱苦的勞動,臨到寫作文時,才搜腸刮肚。生拼硬湊,擠出一二百字,實在寫不出,就找來某篇范文,或生硬模仿,或肢解嫁接,或張冠李戴,拼湊出兩頁不倫不類的文字,往上一交了事。
4. 依賴心理。學生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沒有正確的認識,對寫作根本就沒有打算認真完成,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而是為了完成任務。總以為有現成的東西垂手可得,于是就往往求助于家長、網絡或優秀作文選。
三、增強學生寫作自信心的有效途徑
1. 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恐懼心理。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的某種活動而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是一種內在的動力。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培養能力的潛在能源,是發展智力的原動力,同時又是學習的直接動機。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能激發其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作文的質量,并能成功運用所學知識寫出好文章來。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全面的、細致的觀察力和敏銳、靈活的思考力,發展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來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2. 引導觀察,廣積素材,奠定成功基礎。引導學生觀察事物,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體現“多看”。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組織豐富多彩的參觀、游覽活動,充實寫作材料。從習作素材和語言材料方面進行習作準備,讓學生欣賞同學們搜集的好句。課上同學們樂于把自己摘抄的句子與人分享。但學生對這些句子好在哪里恐怕未加注意,此時教師要相機抓住一些佳句做簡要評析,使學生對怎樣寫好色彩的特點有所感悟。可讓學生分組進行“聽說”練習,說是寫的基礎,說得好才能寫得好。學生有話要說,有話可說。通過“試說”、“評說”、“練說”,引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和個性化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為從說到寫的過渡奠定扎實的基礎。其次是“多讀”,多讀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我自己為班級購買一些讀物,兒童叢書等,建立了班級圖書庫,指導學生閱讀,鼓勵學生邊讀邊感悟,使他們的閱讀內容和范圍非常廣泛,并從中積累優美詞匯,學習各種表達手段。
3. 提倡自主作文,暢通成功渠道。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個體活動,作者必須有充分的自主權。但是,傳統的作文教學剝奪了學生作文的自主權,使一部分學生談“文”生畏。其中,最影響作文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是“命題”作文。所以我們要減少對寫作的束縛,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作“話題作文”,讓學生根據話題內容、范圍,自由命題,自由選材,發揮想象,自由表達,從而增強寫作的自信心。
4. 強化成功體驗,激發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力求讓大多數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以刺激孩子們的寫作動機,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寫作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一是評價應因人而異。由于初中學生進校時基礎參差不齊,語文能力和水平不一樣,他們作文的水平也不一樣,因此,評價學生的作文首先是要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和年齡特點;其次是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評改實施不同的評判標準,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個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或者用教師的主觀想法代替學生的習作實踐。
二是采取多樣性評價。傳統的作文評價方式是教師獨自逐字逐句批改,這樣既耗時費力,又不能及時獲得反饋,若學生花費多時的一篇習作,教師評語不當,反倒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產生負面的心理效應。因此,我改變傳統的評改方式,采取多樣性的評價。如讓學生互改,或讓家長和孩子們參與到評價當中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評價自己和他人的習作很有興趣,而且家長的鼓勵更能激發孩子們寫作的興趣。
三是采用鼓勵性評語。初中生的寫作水平普遍偏低。他們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點自然很多。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要求學生。學生每次習作后,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因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具有催化作用。尤其是對作文水平不高的孩子,更要盡可能地找出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要在評語中指出并大力贊揚,讓他們從中受到鼓舞。
四是給學生提供發表獲獎的機會。教師應積極指導和組織學生向各級各類刊物(或校報、班報)投稿。學生一旦有作品公開發表,這種成功的喜悅是巨大的,也是有輻射作用的。要讓學生感到,只要作文有了閃光之處,就能“獲獎”,甚至可以“發表”,還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獎勵。這樣就能激發學生主動去讀去寫,變被動為主動。
總之,教師必須增強教學的主體意識。不斷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積極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提高寫作水平的條件,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學生寫作的各種障礙,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豐都縣保合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