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備課要素在拓展資料中有了明確的說明,主要包括: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備硬件軟件。在新的課程改革要求下,備課不僅僅是寫教案,而是一種開放、合作、發散的備課。
關鍵詞:備課;備教師;備學生;備教法;集體備課
隨著新課程有效教學理念的全面推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正面臨著深刻的變革,而“備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要備好一節信息技術課,除了要注意備課的基本要素外,還要兼顧信息技術的特點,下面就信息技術的備課談幾點體會。
一、備教師
備教師即備自己。俗話說“給人一杯,自己要有一桶水?!弊隼蠋煹亩贾肋@個道理。要上好課就必須把自己“這個桶”裝滿優質的水。
1. 仔細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指導意見,這是備課的基礎
認真研究這些以確定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課程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領會貫通指導意見中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術教學大綱,從整的高中信息技術架構上了解教材的特點,分析大綱。通過這些的研究準備,找出高中信息技術的主線,不偏離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思想。
2. 詳細備好每一節課的教材,對知識點做到滴水不漏
教材是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我們要充分把握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什么樣的知識,學會什么樣的能力。理清各章節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的地方,對哪些地方應補充什么內容,以及上機實驗、思考練習題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才能夠朝著這個目標去準備我們的講授內容,以及準備什么樣的內容讓學生比較輕松地掌握這些內容。
3. 備好教學組織形式
根據上面兩點確定教學的組織形式。是上機,還是理論,還是實驗?這些都是我們備課中所要考慮的東西,合適的組織形式能讓我們的課堂事半功倍。
二、備學生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教學對象對有效性對教學起決定作用,如何調控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會,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
1. 備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各種各樣。有的學生因為學校開這門課就老老實實來學。有的學生為了通過水平考試。有的學生想學點自己喜愛的技術。當然,也有學生是為了放松一下,為了找點自己愛玩的東西。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深入了解。因為動機引發行為,我們想得到好的行為,就不能不關注學生上信息課的動機。
2. 備學生的行為特點
了解學生的行為特點是為分組作準備的重要依據。學生好動還是好靜,內向還是外向,善言談還是愛沉默,有領導才能還是愿意跟著別人走。了解這些,可以選出好組長,他能幫助老師做很多事情,他所領導的成員的個體差異他也可以幫老師照顧到。了解學生的脾氣性格,分好小組,選好組長,我們就有了一批幫手,和老師一起同教同學,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3. 備學生的認知水平
當我們開始講算法和程序設計的時候,我們了解到,高中數學已經涉及了不少相關問題,常量、變量、數據類型、賦值語句和各種控制語句,他們都學過了。我們在開始學算法和程序設計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技能儲備。當我們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的時候,我們了解到,這個模塊涉及到的所有內容學生在初中和小學的時候都接觸到了,這點大家都清楚。怎樣才能接著學生已經形成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往前繼續發展,也要好好準備。還有男生和女生的差別,男生愛動手,學得快,但也往往淺嘗輒止。女生多數學得慢,操作慢,可是一旦學會了,就會慢工出細活。所以男女生在小組中的比例要均衡。
三、備教學方法
備教學方法要解決的是如何教的問題。包括考慮教學目的,解決教學重難點,貫徹教學原則,滲透新課程理念,安排教學環節等。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 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研究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主動嘗試、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2. 合作性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有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培養學生的領導意識、社會技能和民主價值觀。
3. 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指一定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四、不可忽視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集思廣益,整合大家智慧、溝通信息,達到教師優勢互補、經驗整合、資源共享的教研活動過程;是增強教學計劃性、針對性、可行性、規范性、高效性的關鍵,從而實現群體優勢和個性特長的完美結合。
集體備課的本質是“研究”,核心環節是集體研討,前提條件是教師個人的思考、分析;除設計教學過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讀、學情的分析、習題的設計、試卷的編制等應該作為集體備課的重要內容;同時,集體備課也要與集體聽課、評課有機結合起來。
當然,備好一節課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教學的環境設施、教學后的評價總結等都需要我們去準備,只要我們在備課中愿花時間。肯下功夫,那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會游刃有余,就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