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數學教學在教學模式上過于單一,使得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急需改進我們的數學教學課堂理念。
關鍵詞:積極性;主動性
縱觀中學數學教學,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少。但主要表現在教學模式上,注入式嚴重、滿堂灌、課堂氣氛沉悶,使得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改進?筆者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個人粗淺的看法,很可能是不全面的,目的是在于引起大家的討論。
一、教學目的不明確,學生的學習存在盲目性
教育學指出,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學習的目的性越明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心理學認為,學習上自覺性,就是指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它的社會意義有清晰的認識,從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需要所產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常講要教育學生樹立為革命而學習的明確目的,這是一個總目標,要達到這樣總的目標,必須使學生明確學習每門課程、每一章節乃至每一堂課的目的。“大目的”是建立在許多“小目的”的基礎上的,離開了這一個個小的目的教育,大目的教育只能是一些空洞的口號,所謂學習目的性的教育也就要落空。
現在。一般的數學課是這樣開頭的:“今天我們講……”為什么要“講”?教師不談,學生也不清楚,反正教師怎么講。學生就怎么聽。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從哪兒來學習的主動性?舉個例子,一堂課是這樣上的:“今天我們講坐標的互化”,然后畫圖,寫出直角坐標與極坐標之間的三個關系式,下面講如何把直角坐標化為極坐標,把極坐標化為直角坐標。課上完了,對到底為什么要把兩種坐標互化,只字不提,學生中也沒人問。
我記得有一次聽課,那位教師處理得就比較好。要講坐標的互化,先舉例比喻:各國度量衡制不統一。我們不僅要掌握市制,而且要學會公制,并且能夠將它們互化。接著轉入主題:直角坐標系,極坐標系,在建立函數和圖像的對應關系時,各有優點,但有時需要將一種坐標系下的方程轉化為另一種坐標系下的方程。這就是我們要學“直角坐標與極坐標互化”的原因。這位教師引入課題并不費力,目的很明確,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迫切期待著學習新的知識。
二、學生無準備聽課的狀態。可采用自學存疑的方法
學生的思維活動來源于認識需要和求知欲望,而認識需要和求知欲又來之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的問題。只有當學生碰到似乎熟悉但又說不清楚,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時,他們才會產生思維的需要,進行積極的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聽課而沒有解決問題的需要,聽課時常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因而也就不易引起積極的思維。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我們建議,在教師講課之前。安排一個自學存疑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自學存疑,就能產生認識的需要,帶著問題去聽課,思維活動就會得到積極的開展。
三、只重結論、不重過程,只重演繹結構。不重合情推理的傾向
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前人探索數學真理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科學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數學方法的揭示,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去“想數學”。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只重結論不重過程,不注意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揭示,這就不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對圓的性質的研究,往往只重視一個一個定理的推證,而忽視揭示其中所蘊含著的“關系”。
過圓心的直線一過等腰三角形頂點的直線;
平分弧的直線—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
垂直弦的直線—垂直等腰三角形底邊的直線;
平分弦的直線—平分等腰三角形底邊的直線。
如果教師注意揭示這種“關系”,比較“圓”和“等腰三角形”這兩部分在研究方法上的相似之處,學生就不難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與底邊上的高和中線合一”,經反演得到垂徑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又如,幾何中的分解、擴充、拼合、拼補、轉化、變換等思想方法常隱含于定理的證明過程之中,這就有待于教師在講解定理的過程中去揭示。
另一方面,許多數學的真知都是人們通過對大量特殊事例的觀察、分析、歸納、聯想而抽象概括出結論,然后經過嚴格的數學證明,使之組成嚴謹的數學理論。這種嚴謹掩蓋了數學學科生動形象的側面。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揭開這種嚴謹性的面罩,將其發現和發展的過程“返璞歸真”地交給學生,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僅有著嚴謹的特點,而且也是一門有活力的不斷發展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進行嚴格的演繹推理外,還必須注重合情推理模式—一歸納、類比、聯想模式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通過猜想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富有創造性。
四、缺乏思想性。不能起到培養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自覺性的作用
有些教師認為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只是教給學生一定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具有運用這些知識的基本能力,至于思想教育,那似乎是額外的負擔。這是—種片面的理解。
面對不足,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第一,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很廣,在教學中,應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適當介紹,進行教育,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目的,從而自覺地去學習。
第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
中學數學中充滿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諸如對立與統一,理論與實踐。特殊與一般,量變與質變,等等,都是形成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豐富而生動的內容。
第三,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數學有四千六百多年歷史,宣傳我國數學史上杰出的成就,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國現代許多數學家的愛國事跡以及他們在數學上的貢獻,可以激勵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勤奮學習的熱情。
第四,學習態度的教育
數學是一門十分嚴格的科學,“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錯了一個符號,就會前功盡棄。這就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態度,而決不能粗枝大葉,馬馬虎虎。
當然,進行思想教育,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把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防止脫離教學內容,搬弄政治名詞,空洞說教的傾向。改變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大家在快樂中學,在學習中快樂。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大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