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是語文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讓學生學好文言文,就是幫助學生們找到一把開啟中國古代文化之門的鑰匙,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們直接了解和感受先人的智慧,認知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但是文言文教學效果并不明顯,表現在教學方式不夠“活”,使得部分學生和教師對中學階段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意義產生了懷疑,造成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圍繞著怎樣把初中文言文教活,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強化文言文學習時的誦讀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學習剛剛起步,不能急于求成,要先立足于幫助學生打好文言文基礎。誦讀可以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幫助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會文章的特色。
1. 找“樂”讓學生朗讀
朗讀是一種聲讀,通過視覺器官、聽覺器官的共同參與,將訴諸視覺的文字轉化為文字語言,朗讀能使學生和文言文直接溝通起來。為此,教師要善于找“樂”讓學生朗讀。敘事性強、情節起伏的文言文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在玩中朗讀;抒情性強、文句綺麗的文言文可以配樂在音樂聲中朗讀。這樣,朗讀在發揮教“活”作用的同時,還可以帶動對課文的分析與理解,做到活上加“活”。
2. 指“路”讓學生熟讀
熟讀是指通過反復朗讀達到熟練的程度,注重眼到、口到、心到,“文章不厭百回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些都說了熟讀的重要。在熟讀時,我給學生指出思路,讓學生從文言文的聲律氣韻入手,通過熟讀逐步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豐富的內涵和情感,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我讓學生在熟讀中辨別說話人不同的語氣,體會文言文化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而剖析文章深層意義,學生感受很深。
3. 授“法”讓學生背誦
背誦是“憑記憶念出讀過的文字”,文言文背誦需要一個不斷背誦的過程。組織背誦時,我不是放任學生隨意的背,而是授“法”讓學生背誦。如在讓學生背誦《送東陽馬生序》時,我注意同時抓住精彩的句子點評,抓住文章的特色隨機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重要句子的理解。同時,背誦時注意文章關鍵詞句的提醒,注意給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求學之難,這樣可以有效地把文言文教活。
二、注重文言文學習前的鋪墊
理解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子是理解文章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學時應注意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生字詞、一詞多義、成語等的學習,做好文言文學習前的鋪墊,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句子和語言環境理解文言詞語的意義。在教學時應注意加強以下方式的運用。
1. 橫向聯系比較
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文言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知新”的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加強橫向聯系比較。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螟,晦明變化”時,啟發學生思考和《與朱元思書》中寫“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的光線變化,各有什么作用。通過比較,讓學生理解到景隨情易,情由景生。
2. 激發學生想象
文言文中有很多優美的散文,在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美,才能把文言文教活。如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請學生閉上眼睛“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讓學生想象“天山共色”“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混亂世俗的厭棄,更好地把文言文教活。
3. 設例補充論證
初中文言文中的政論文表現了古代哲人的智慧,這些文章論證嚴密,語言簡練,結構,‘謹,學生在學習時往往較難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意圖。在教學過程中補充事例可以幫助學生更明白的理解作者的觀點,有利于把文言文教“活”。如在教學《魚我所欲也》時,先介紹孟子的哲學思想“仁義禮智信”,進而找到課文中表現孟子這個主張的句子,再分析課文。在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則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舉例證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三、滲入文言文學習后的感悟
感悟是—個感覺與理解、感情和認識相統一的活動。文言文無論從立意、寫法還是語言風格上都有許多可圈點之處。在教學文言文時就人物、事件、語言、背景等提出思考的問題,學生體會并用讀后感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可以更好地教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學了一篇文言文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形諸筆端,并在課堂上和同學進行交流。如學習了選自《列子》的《愚公移山》后。可以要求學生就文中愚公的形象談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認為愚公很愚,高山擋了路,自己將近九十歲了還去挖山本來就很傻,還叫子孫吃這樣的苦頭,繞開山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有的學生則認為這篇寓言要說的是人力可以戰勝自然的道理。愚公不愚,因為他懂得這個道理并且把它付諸實踐,他不怕困難堅持挖山不止,如果繞道或搬家,就是屈服自然的表現。通過交流討論。不僅增強了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重新塑造和描繪文學形象,而且在這種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樣,通過感悟將學生的思維導入更深更遠的境界,有利于學生活學文言文。
把初中文言文教活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多加思考,勤于探索,努力實踐,我們就會探索到更多的有效途徑,將初中文言文教活,讓學生學活,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河南省開封市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