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是造型藝術中常用的基本因素之一。點在空間移動便成了線,線有粗細寬窄的變化,因而產生不同的效果。線條既可以表現形,也可以表現情;既可以表現動,也可以表現靜;同時,線條還可以表現空間。無論是人類早期繪畫、現代繪畫還是兒童畫,都離不開用線表現。線被藝術家們看成最簡潔、最質樸、最單純和最富表現力的形式之一。
一、線描是中國畫的造型基礎
線描技巧是中國繪畫的基本造型語言和方法。其實,中國繪畫的藝術就是線的藝術,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線,是中國繪畫的精髓;線,是中國繪畫的標志。中國的畫家已經領悟到:線描藝術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畫壇,它的魅力就在于線條特有的審美價值和高度的形式美感。
追溯繪事發端,原始人類在巖石和陶器上的圖繪,就是以線去記錄生活,傳達審美,以線造型的方法在我國傳統繪畫中被一直地沿習并不斷地完善,隨著線自身審美內涵的擴展,逐賦予其無盡的魅力。唐朝張彥遠謂:“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在落筆運行過程中,筆鋒的頓、挫、折、轉,速度的徐疾,力度的輕重,從而使筆下的線體現著一定的節奏和韻致。創作時,由這些用筆的變化巧妙地表達出作畫者情感的波動與心象節律。線的優劣取決于運筆的技巧,“快而不飄,重而不板,漫而不滯,松而不浮”的評判標準為線的勾勒確立了規范。在這里,線已不僅僅是對物之形的捕捉,而且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單純的線在中國畫家的眼里,變得就不是那么簡單,經過長期時日的訓練,能窺其內中的堂奧。
中國線描人物畫是以線作為主要造型手段的,有著高度的表現力和形式美感。中國的藝術是線的王國,對中國人物畫的創新更以線為主導,為起步。歷數中國畫史上出類拔萃的線描人物畫家:李公麒傳世真跡紙本白描《五馬圖》,以遵勁秀雅而富有表現力的線描,表現五馬毛色狀貌各不相同,或靜止,或徐行,骨內停勻,神完氣足,五個牽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實傳神,顯示了畫家的深厚功力。李公麒的畫影響至深,在民間,李公麒的畫依然流傳下去,像《門神》《永樂宮壁畫》之類,仍保持著他的精神面貌。再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細膩豐富而富有藝術想象力的線描,把內容表現得異常豐富,并因高度的歷史真實性,藝術表現的無比真切,成為我們古代繪畫史上具有不朽意義的杰出作品。
二、線描在現代繪畫中的藝術魅力
在西方繪畫史上,線描藝術也以自己獨特的魅力站立在世界藝術舞臺上,既有波提切的優雅精致,又有勃呂蓋爾的樸實與縝密。在現代藝術中,線條的運用更多個人創造。畫家使用的線條,乃是手繪的創造,它能夠在物象、表現情感和顯現與眾不同卻又與人相通的精神體驗。而20世紀德國畫家克利則帶著輕松的心情說,所謂繪畫就是“用一根線條去散步”。雷諾阿作品中那故意弄得模糊的輪廓線,很能表現出柔和溫馨的情調;阿崗·希爾筆下多少有些紊亂的線條,則充分表達了畫家騷動不安的情緒。
線條不但在繪畫、工藝美術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筑與雕塑中也非常講究線條的應用和變化組合。建筑的外輪廓線和內部結構的邊緣線,雕塑中的形體線,都是需要高度重視的,既要大膽獨創,出奇制勝,又要和諧優美。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