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把具體生動的事和人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傳遞給學生,令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受到啟發,受到教育,從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作為語文教師,其課堂教學語言應該充滿激情,形象生動而意蘊豐厚,讓學生易于接受,進而能夠真正地感受文本的美,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語言要充滿激情,具有強烈的感召力。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動人者心,莫先乎情。”課堂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正是寄托在“情”上,要想使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學生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須借助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注情于聲、以情動人,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進而感染學生的情感,撞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共鳴。
課堂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幽默風趣。語文課既是語言課,又是一門藝術課,具有很高的審美功能,不僅能掌握知識,而且能陶冶情操。形象生動的語言必然會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如果教師的課堂語言生動幽默,課堂氣氛就會輕松愉快,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全神貫注,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我們看到有的教師善于比喻舉例,有的教師善于用詼諧幽默的語句,使學生振奮精神,集中注意。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得風趣,尤其在高中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抽象的哲學事理,恰當地利用形象化的語言開展教學,必然會令我們的教學由干澀變得生動豐富起來。
課堂教學語言要富于變化,新穎別致。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是獨白式的,教學語言自然也枯燥乏味,如果教師長期只是用自己習慣了的表達方式去講解提問,肯定容易導致學生厭倦,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當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出現某種新鮮事物的時候就會引起學生的強烈興趣去注意它,為了讓課堂活起來,在講課時,教師要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這就需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注意用新語言,要善于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心理,把每一篇文章的語言特色盡力體現出來,使用了創新的句子詞語,語言的魅力和生命力就突顯了出來,因此,語言表達形式的新穎多變,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有利因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語言應該追求清新別致,充溢靈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吸引力。
課堂教學語言要注意評價和激勵。心理學認為。人具有被認可的需求。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課堂是枯燥的,氣氛是沉悶的,如何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我認為課堂評價的激勵性語言很重要,激勵的語言,能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讓學生的行為與老師的期待形成一個不斷進取的良性循環,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評價氛圍,使課堂始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總之,好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該是生動而且富有生命力的,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熟練掌握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