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課的開始與結尾都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開始得好就可以使學生精力集中,學好知識;課末小結得好,就會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以下,就小學數學課的導人和課末的小結,談些建議。
1、數學課導入的原則
(1)新課的導向應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學習的先導,它對學習的影響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好動,無意注意占很大成分,所以在上課開始,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利用導人新課這個重要環節,在極短的時間內,巧妙地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通過談話或一些具體、形象、直觀的事物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講課走。
(2)新課的導入要有趣味性
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愛學。因此,導入新課階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過程。
(3)新課的導入應有針對性
新課導入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教材、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方法。切記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追求形式花樣,甚至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更不能占用過多的時間削弱其他教學環節。
2、數學課導入的方法
(1)開門見山。教師在新授前,直接向學生出示新的課題。這樣能使學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識記來對待他們所學的功課。
(2)制造懸念導入。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巧設懸念,以疑激學,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華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讓學生略加討論)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后就知道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
(3)以舊引新。以舊知識作為橋梁,使學生知識不斷遞進,增加知識坡度,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之前,先復習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及分數應用題,如“一桶汽油倒出/5,剛好12升,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將題中2/5改為40%,讓學生計算,巧妙地把百分數應用題與分數應用題聯系起來,這樣導入新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4)創設情境導入。小學生思維活躍,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指出:375這個數能被3整除嗎?學生一時不能說出。教師接著說,我能直接判斷任意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請同學們報數我來判斷,這時學生紛紛報數,教師對答如流,學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師說,今天我就來教你們這個本領(出示課題),這樣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輕松地接受了新知。
(5)實物演示。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感性經驗。因此,新課的導人可利用實物演示,變抽象概念為具體的實物。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可拿出模型,讓學生觀察六個面面積的計算,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有一個感性認識,為下面的教學掃除了障礙。
當然,導入新課的方法,不只以上五種,常見的還有演算發現導入和動手操作導入,這里不再列舉贅述。
作者單位:河北省冀州市北內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