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下,要求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教師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關鍵詞:新課標;動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
一、以“動”為契機。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1. 教師先動起來,創設“動感”環境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教師更多地成為學習環境的創設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怎樣在課堂上讓學生活動?課前認真備課,琢磨怎樣開展活動?如何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想一想將學到些什么?感受什么?有什么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得動起來,用自己的充滿激情的言行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師要首先動起來。
新課標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真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創設真實、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能力在理性上、感性上升華。
2. 讓學生多種學習感官齊動起來,提升學習質量
學習活動需要多種感官的參與,方能收到好的效果。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手、口利用起來。
“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聽”就是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么問題?!翱础笔菍W生發現問題的主要手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正確判斷?!跋搿笔峭ㄟ^大腦分析、比較、歸納、總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腦思考。圍繞問題,分析推導,探索結論等等,學會數學的思想、數學方法?!白觥本褪亲寣W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動手。學生動手的過程往往就是解題技能的掌握過程。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動手時間,動手去測量、驗算,或做練習、作業等?!罢f”就是參與閱讀、朗讀、交流、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師生共享。
3.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教學內容動起來
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固定”的,但又是靈活多樣的。新教材從“思考”、“探究”到“教學活動”、“閱讀與思考”等教學欄目充滿很大的空間,讓教師從不同的角度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讓教學內容更廣闊、更精彩、更充實。
4.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搞活學習氛圍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通過小組討論、分組答辯、學習等形式,以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實現教學共同發展。由此可見,在一節課上,師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促進不必多言。教師隨著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表現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活課堂,促進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二、以“感”為方向。實施情感教學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要求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明確的學習目的的作用。
1.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關愛賞識學生,建立其樂融融的課堂氣氛。教師不僅要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應發自內心地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自然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用真誠、真情、真心去關注、解讀孩子們的每一絲變化,盡可能多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給學生以鼓勵,哪怕是一個微笑,一次撫摸,也會讓孩子從中獲得無窮的力量。賞識每一位學生,就要關心、愛護、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這是教師施教的前提。引導他們認識自身的資源,鼓勵他們開掘自己的資質,使自己的資質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獲成就感和自豪感。
2. 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一個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關注,能夠發揮自我,實現自身價值。中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和一致贊同。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所學內容的特點,轉變角色,讓學生同玩、同演、同樂等,讓學生感到老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而是他們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從而減輕學生心理負擔。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初中學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應采取寬容的態度,并注意糾正錯誤的方法。課堂中,要少批評,多表揚,少指責,多鼓勵。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動機、不同的性格和學習風格。教師要做到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要給以不同的關注和愛護,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應采取接受和寬容的態度。
3.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通過數學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獲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是通過“艱苦”的勞動得到的。當中會有一定的困難。教育學生面對失敗要勇于挑戰,磨煉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毅力。讓學生感受到一些數學的運算是復雜的,體驗到一些數學的證明是“崎嶇”的,要讓學生明白沒有堅強的意志。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總之,要想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學生良好學習情感的培養。并由此大力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創新精神,教育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培養學生處事不驚、一絲不茍的謹慎作風,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培養新一代合格的公民。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讓數學課堂成為“動感地帶”——《陜西教育(教學版)》,2009年第9期,馬偉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元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