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改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的實施,而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驅動下,我們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嘗試:一是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二是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
關鍵詞:教學行為;學習狀態
新理念下的學習主要落實在數學課堂上,必須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要更新備課與上課的理念、形式、內容,輔之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用合適的情緒參與課堂的每—個環節,深化學生思維。教改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的實施,而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驅動下,我們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嘗試:一是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二是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
一、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
1. 更新備課形式
(1)更新備課觀念:在備課過程中,以前我總是要思考:把什么教給學生?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最與眾不同的?而現在我換了一種思維方式,更應該思考的是什么不給學生,什么讓學生自己悟出來,什么能給學生帶來最多的思考?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導學生領悟教材的精華,把教材用活,讓學生學活。從而使學生達到“會學、樂學”的境界。
(2)改變備課形式:把原來單一的個人備課,改變為兩種形式:首先是集體備課,其次是數學問題生活化。例如有關收益的問題:銀行的利息、國庫券的收益率、所得稅的計算等等。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他們周圍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通過這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學用結合的問題,不但使學生學習了知識,還解決了實際問題,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
2. 更新課堂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是在師生雙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特別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有當師生之間相互作用,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才能得以激發和培養,學生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與學生是合作伙伴的關系。教師要給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創造充分的自由支配的空間和時間;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以熱情和寬容的態度善待學生;要注意關心、鼓勵學生,尤其對學習困難生更要體現出耐心。
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創設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聽課造成的疲勞和緊張,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進、共同發展;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狀態下,自主地、積極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
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為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預留發展的空間。教師要在啟發、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去嘗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探索、研究、解決問題,努力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如《圓錐側面積》一節,我設計了由學生先預習,然后試著針對圓錐側面積的推導方法提出問題一環節。學生經過思考提出:“為什么要把扇形面積公式中的弧長用2πR表示”“能否把它轉化成其他圖形推導它的側面積公式?”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學生完全有能力從自己讀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正是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體現和主體參與能力的鍛煉的過程。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推導結論竟然和數學家發現的規律相同,他們激動,他們高興,這種情緒鼓舞著他們每一節課都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了自我體驗、自我發現、自我創新并深感成功的喜悅樂趣。
同伴的合作學習,意在通過生生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建構起更深層次的理解,實現學習互補,同時也彌補了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如“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發現多數學生因沒有去過銀行,對利息、利率等相關概念不理解。便首先開展了學生獨立探索的社會調查活動。學生通過課下不同形式的調查,寫出了各式各樣的調查報告后,又利用課上時間,讓每一個學生在組內和同伴交流調查情況,在交流中不僅了解儲蓄的意義和儲蓄的多種方式,以及怎樣選擇存儲的方法最合理,既支援了國家建設,又得到了最大的實惠,并且在組長的帶領下,研究了利息的計算方法,尋找到了利率問題的等量關系。最后出示例題,學生在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會了較復雜的利率問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參與交流,不僅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同時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這樣的合作交流,使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得到充分的發揮。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多向交流與合作,使每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情緒是教師“教”與學生“學”交織過程中產生的心理現象,是學生一種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潛意識的顯現,屬于感情的東西。學生的課堂情緒受到學生內外部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影響學生課堂情緒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指來自教師情緒的影響。我的方法是一要讓學生具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二要讓學生能自我控制、調節學習情緒,配合教師調控自己學習的消極心理;三要讓學生都各盡所能,感到踏實和滿足;四要讓學生保持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
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轉變態度都與思維有關,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思維過程”,所以教學中應讓師生思維得到暴露,信息得到交流,給學生以自由想象的時間,將數學教學作為“思維過程”來進行。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獲得數學經驗,而且還要使學生樹立數學意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正確的數學態度、培養良好的個性,尤其是克服學習數學過程中產生的心理障礙。從而培養學生上進心理的萌生,促進上進心理的發展,重視學生最佳心態的養成。
要熱愛學生,盡可能的了解學生,盡可能多的尊重學生,讓學生用內心的體驗和創造去學習。教學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部分。傳統的“蠟炬理論”已不適應新的形勢的要求。課堂應是師生雙方實現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舞臺。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大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