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把孤立的單詞、句型灌輸給學生,讓其去背這些孤立的語言點,而是要把語言點化難為易,減輕學生的負擔,并且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就應該掌握優良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一、創設情境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內容,教師一定要創設形式多樣的情境,在有意義的交際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也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交際活動,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新的語言知識,當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可以表情達意,并可以獲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時,便會產生運用英語的欲望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成功感。于是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而學到更多的知識。1.演示實物,引人情境。2.用簡筆畫,顯示情境。3.師生表演,直現情境。
二、分層教學。以人為本,謀減負新平臺
學生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每位學生負責,使各項教學措施更具針對性,努力提高教學效益,教師應當實行了分層教學制度。1.備課分層。2.課堂教學分層。3.作業分層。分層教學的實施,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切實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在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上進行拓展和自我完善,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提供直觀的語言交際情境
1. 多媒體介入英語課堂教學中,為創設語言環境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可以從被動的信息接受變為語言交際的積極參與者。
2. 節奏朗讀法。學習語言,就是一個記憶堆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小學生有著新奇、好動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朗讀時配上一定的節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兩種方式提供節奏:(1)錄制電子琴上的鼓點,作為背景節奏。(2)師生一起擊掌,拍出適合朗讀的動感節拍。
四、教師要重視對課標、教材的研讀
教師要注重備課的實效性,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1.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刪除無效勞動,使教學過程最優化。2.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落實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4.關注學生情感,及時反饋矯正,增強課堂調控能力。5.注重過程評價,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把對學生的評價貫穿到平常的學習過程中,其中,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況是重要內容。課堂教學中要多實施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作者單位:沁水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