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關心和愛護基層干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新階段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為此,結合近年來蘇州市相城區開展激勵關懷幫扶工作的具體實踐,我們對如何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進行深入探索。
近幾年,相城區在開展黨內激勵、關懷和幫扶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構建幫扶機制,采取了政策式幫扶、就業式幫扶、輸血式幫扶、結對式幫扶等手段,為黨員紓困解難。二是構建激勵機制,通過開展活動激勵、評比激勵、目標管理激勵等手段,激發了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三是構建關懷機制,制定出臺了《關于全區村主要干部基本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統籌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對村黨組織書記實行人事關系掛靠代理的意見》,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顧之憂。當然,我區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對應財力不足、工作方法單一、工作開展不平衡、黨內民主政治建設滯后、黨內關愛機制不夠健全完善等。針對這些不足,我們必須強化認識,盡快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
一要加大投入,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物質保障機制。首先,完善生活困難黨員幫扶基金。采取“財政支持一部分、黨費補助一部分、黨員捐贈一部分”的辦法籌措資金?;鹬饕糜谘a助因年老、體弱、患病、傷殘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或遭遇重特大事故等原因導致生活低于平均水平的困難黨員。幫扶基金設立專門賬戶,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專款專用,每年底按時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公布收支情況。按照“以收定支、略有結余、適度保障、滾動發展、民主公開”的原則使用資金。其次,建立健全老黨員生活保障制度。認真落實中組部、民政部、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老黨員生活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民辦函[2006]117號)要求,繼續為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和未享受離退休待遇的城鎮老黨員發放定額生活補貼??蓞⒄諆灀釋ο笊钛a貼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老黨員定額補貼標準。根據物價上漲等因素,建立生活補貼穩步增長機制。第三,建立健全黨內結對幫扶制度。以“部門幫村、黨員幫戶”、“黨員領導干部聯系貧困戶”、“黨員一幫一”等為抓手,以“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貧、發展上扶業、教育上扶學”為重點,積極發動轄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每人建立1~2個幫扶聯系點,對困難黨員實行“一幫一”結對幫扶。第四,建立隨經濟發展適時增長和隨工作績效、工作年限逐步增長的村干部工資制度,逐步建立村級干部人身意外傷害補貼、大病醫療補助和養老保險等綜合保險制度。第五,建立基層黨建工作經費固定投入制度。區財政至少每年有150萬元的基層黨建專項經費,鎮(街道、區)每年至少有30萬元的黨建專項經費,專項經費根據財政收入的增幅同比增長。
二要創新形式,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政治保障機制。首先,建立健全黨內表彰獎勵制度。定期開展黨內表彰活動,認真落實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待遇,并以10年為一個年限層級,為黨齡50年以上且未受過處分的黨員頒發榮譽證書。其次,建立健全黨內探訪制度。各級黨組織定期派人到黨員家中探訪,了解黨員的困難和思想動態,幫助黨員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和思想疙瘩。第三,建立健全黨員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和與黨員交心談心制度。設立黨員領導干部接待日,直接聽取黨員反映的意見和建議。黨組織負責人要定期與黨員交心談心,以加強了解、溝通思想、增進團結。黨組織班子成員之間每年至少談心2次以上,黨組織班子成員每季度至少與支部黨員談心1次以上。第四,建立基層黨務工作者提拔使用制度。完善公平、公開、公正的選人用人機制,加大對黨員干部的培養、鍛煉和使用力度。尤其要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公開競聘副科級領導干部和考錄公務員的力度。第五,建立老黨員責任崗制度?;鶎狱h組織要組織老黨員力所能及地參加黨員責任崗活動,使其在宣傳黨的政策、調解糾紛、庭院聯防、小區聯防、道路交通安全等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等方面發揮作用,充分發揮老黨員的余熱,保證老黨員老有所為。對作用發揮好、熱心為群眾服務的老黨員,要定期進行表彰。第六,建立健全黨員權利保障機制。黨員對所在黨組織的工作存在疑問時,黨組織負責人要及時以適當方式作出說明,解答黨員疑問。黨員到所在單位或黨組織查閱非涉密文件,應盡可能滿足要求;單位和黨組織訂閱的黨報黨刊應向黨員開放,供他們隨時閱讀。黨員向黨組織提出權利保障請求、申訴和控告,黨組織應及時調查核實,妥善處理,并向本人回復。
三要整合資源,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社會保障機制。首先,做好黨內救助和再就業工作。堅持充分依靠黨內力量與有效引導社會資源相結合,積極整合政府資源,將困難黨員與困難群眾一道納入整個社會保障體系。把農村生活困難黨員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低保,進一步完善生活困難黨員失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障機制。積極依托村、社區服務體系,采取多種形式,解決生活困難黨員就醫難、子女上學難等突出問題。關心黨員的就業和再就業,以黨支部為單位認真調查摸底,對所屬黨組織內的下崗失業的黨員定期登記,做到黨員人數清、生活狀況清、就業意向清。加強與職業介紹、職業培訓機構的協調溝通,采取遠程教育培訓等多種方式和手段,提供技術、項目和信息服務,幫助他們轉變就業觀念和生產經營理念、提高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盡快找到就業致富門路。農業、科技、勞動等部門定期發布致富、就業、技術、銷售等信息,幫助困難黨員及時獲取致富信息,加快脫貧解困步伐。其次,加強黨員服務平臺建設。以“服務黨員群眾、凝聚黨心民心”為宗旨,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成以區級黨員服務中心為龍頭,鎮(街道、區)、村(社區)三級服務站(點)為基礎的全覆蓋的黨內關懷幫扶活動網絡。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義工社、設立“愛心超市”等形式,為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流動黨員和廣大群眾提供就業咨詢、生活救助、法律援助、權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務,構建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第三,建立流動黨員社會化服務體系。借助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為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提供便利條件。建立流動黨員專用QQ群、黨員博客,使基層黨組織、流動黨員能迅速、及時地互通信息。以區級為單位,依托工商聯、商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在流動黨員集中地組建黨組織,加強流動黨員與家鄉的聯系和溝通。開通流動黨員服務熱線電話,24小時提供咨詢服務;鎮(街道、區)要建立“流動黨員之家”或設立流動黨員服務站,為流動黨員換發活動證、接轉組織關系、開展就業培訓、提供創業咨詢等。全面推行流動黨員聯絡員制度,以黨支部為單位確定專人聯系每名流動黨員,定期走訪了解情況。第四,設立“愛心奉獻日”。每年元旦、春節、“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日,廣泛動員黨員、干部、群眾以及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讓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困難黨員和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組織的關懷。第五,創優環境,營造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氛圍。加強正面引導,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經驗做法和先進典型,努力形成重視、關心、支持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
(作者單位:中共蘇州市相城區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