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領導工作當作一門真正的學問來做。”這是江蘇許多領導干部的一個重要體會。
現在的許多領導干部都有高等教育的經歷,在學校里養成了做學問的習慣。從政以后他們漸漸發現:“做領導工作,就好比學校做學問的道理一樣。”尤其是到了領導崗位之后,更是自覺地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當成一門“學問”來做。
領導工作有領導工作的特點,比如“出主意、用干部、謀發展”;做學問有做學問的特點,比如“志在求真,有所發明、有所發現”。但天下事,往往“隔行不隔理”。領導工作也好,做學問也好,其中不少道理實際上也是相通的。把領導工作當學問來做,無非是強調要把做學問中各種好思路好方法融入領導工作中,創造出良好的政績。仔細想想,要把領導工作做好,也確實需要有股子“做學問”的勁頭。
做學問要坐得住,正所謂“板凳一坐十年冷”。縱觀古今學有大成者,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對科學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而任何發現發明,都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王國維說,做學問有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其實是在比喻,做學問先得明確方向,然后得鍥而不舍、苦苦求索,最后才能有所發現。足見,做學問最需要有執著心,最需要老老實實下工夫,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不能有絲毫浮躁。淺嘗輒止,急功近利,做不好學問。做好領導工作,又何嘗不需要有“坐得住”的精神?這對領導干部來講,就是要多干打基礎、利長遠之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兩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就想去活動”,則難免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寅吃卯糧、沽名釣譽,還會因升遷焦慮而怨氣沖天。
做學問要勤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把領導工作當作學問來做,就是既要“肯干事”,又要“用心思考”。領導干部當然要注重實干,但光“干”不“思”,也難以把事干成干好。看現實中的那些決策失誤,幾乎都源于盲動和草率,都和缺乏縝密思考及論證有關。我們說,“細節決定成敗”,不過這得有個前提,即在科學發展戰略指導下。戰略科學,細節精致才有實效。制定科學戰略,尤需要領導干部像做學問般“用心思考”。我們說,領導干部要有執行力。所謂“執行”,絕不是“上面怎么說,我就怎么做,上面說多少,我就千多少”,而是要從當地實際出發,以創造性工作落實上面精神,這自然也離不開“用心思考”。今年是“復雜之年”: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同時顯現,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互為影響。在這個背景下,更加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用心思考”,做到應對自如,贏得發展主動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學術研究志在求真,以揭示人類和自然界奧秘及事物發展規律性。把領導工作當作學問來做,就是要探索和遵循客觀規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做學問離不開調查研究,離不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領導工作當作學問來做,就是要重視調查研究,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學問的過程,也是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素養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過程。把領導工作當作學問來做,就要盡量減少應酬,不斷學習,克服“本領恐慌”,在執政能力和理論素養上適應形勢發展需要。
其實,在現代化建設中,公共事業管理本來就是門重要學科。把領導工作當學問來做,也是一種本分。能不能做好這門“學問”,往往就看你“掌權為什么”。是為了“做大事”,為人民謀更多福利,還是僅僅為了“做大官”,以個人榮辱升遷為追求。真心想為人民“做大事”,就能自覺地潛下心來把領導工作當學問來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