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區是淮安市的主城區。近年來,我們清河區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圍繞建設長三角北部地區商貿名區的發展定位,致力于建設富有特色的“南船北馬、商貿名區、婚慶之都、美食天堂、生態新城、和諧家園”六大城市新名片,人均GDP、人均財力等主要經濟指標領先全市,躋身蘇中板塊,創建了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范區、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等一批“全省有位置,全國有影響”的工作品牌,連續3年獲得全市縣區科學發展目標考評一等獎。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自覺轉變機關作風,干部隊伍在科學發展中得到錘煉,為繼續深入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區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但長期存在的總量不大、結構不優、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等問題還未從根本上改變,因此,更加深刻地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年初召開的區委六屆八次全會提出了以“城為人建、發展為民”指導思想,確立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城市轉型發展,加快建設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的新思路、新目標,把轉變發展方式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對機關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區級機關是各項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實踐者和服務者,機關作風的優劣勢必影響發展方式轉變的成效。通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一實踐,把機關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加快建設為民務實清廉高效機關,為科學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建設優良政風,轉變觀念是前提。轉變發展方式,思想解放是先導;轉變機關作風,首先需要觀念的轉變。嶄新的觀念推動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著新的工作作風的形成。只有觀念轉變了,才有決策的轉變、服務的轉變、產業的轉變和事業的轉變。作為一個“地域小區”和“資源小區”,要想突破發展瓶頸,必須在科學發展上下功夫,在轉變觀念、轉變作風上做文章。幾年來,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幫助干部開拓眼界,增進知識,組織全區各個層面干部赴廣東、浙江、上海、大連等發達地區考察學習,與浙江大學聯合舉辦領導干部公共管理高級研修班、MPA研究生課程班。我們把清河發展論壇、黨委中心組學習與科學化、系統化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扎實開展“清河發展缺什么,我為清河做什么”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精心組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面向全國公開征集推動清河科學發展金點子等系列活動,引導和動員各級干部積極、有效地汲取新發展方式、現代產業的知識養分,加快轉變、升級現有知識結構,樹立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思維。應該說,全區上下已徹底摒棄了那種“唯GDP至上”的舊思想和“增長即發展”的舊觀念,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再重視也不為過”、“民生投入再多也不為多”,“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還舊債,不欠新賬”等在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新觀念已經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作風的大轉變,極大地推動了清河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大跨越。我們將繼續把推動領導干部觀念更新貫穿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全過程,持續不斷掀起解放思想的新高潮,充分吸取先進地區的營養,不斷突破傳統思維的局限、既有經驗的束縛,尋求新的思路和新的辦法,充分利用后發優勢,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建設優良政風,轉變政府職能是關鍵。轉變政府職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機關作風的重要契機。在錯綜復雜的形勢面前,全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轉變機關作風,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證。政府職能的轉換,就是要合理界定和健全政府職責體系,使政府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直接從事經濟增長的思維慣性中解放出來,真正從市場經濟的要求出發,通過正確定位政府職能,促進“政府職能到位、市場職能入位、自治職能歸位”,達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十一五”以來,我們不斷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構建了以蘇北一流、全省領先的區市民服務中心、社會事業大廈為龍頭的區、街道、社區三級公共服務網絡,加快電子政務、電子監察系統建設,以政府的信息化促進行政體制改革,實現政務公開與政務信息共享;全面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深入實施政務流程再造,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行政成本,簡化辦事流程,推動政府管理模式由傳統的金字塔型結構向扁平化、網絡化轉變。在突出親民制度創新的同時,注重親商制度創新,加快建設全省一流的創業服務中心,不斷放大區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作用,加大對創業的扶持力度,激發自主創業,培育更多的本土企業,提高創業者在社會從業人員中的比重,以創業帶動就業。我們將抓住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的契機,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將過去“一門式”行政審批服務創新為“一口式”服務,提供更為規范、透明、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提高辦事效率,建設服務型政府。
建設優良政風,創新機制是動力。轉變機關作風,必須要靠體制機制創新來保障,科學的考評機制是轉變機關作風的重要抓手。要制定和設計出符合科學發展需要的政績考評指標體系,在關注GDP增速的同時,更加關注GDP的構成和質量。“十一五”以來,我們緊扣發展主題,創新工作機制,以作風建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創新完善科學發展“3+2”目標考核體系,不斷加大經濟發展中涉及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指標的權重,逐步實現了由重視經濟發展轉變到重視社會建設與管理,由直接抓經濟轉變到重視民生改善,由重GDP轉變到重視統籌協調發展,由關注市場轉變到重視百姓感受,引導各級干部樹立科學的政績觀。我們探索和制定科學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全市率先出臺《關于激勵基層干部爭先創優的實施意見》,堅持在新區建設、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發展一線發現、考察、培養、選拔干部,確立“以發展論英雄,以業績定取舍”的鮮明用人導向。同時,注重考核評價結果的運用,把干部考核結果與干部的升降獎懲掛起鉤來,建立干部考核考察與干部選拔使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相對接的良性機制,使干部考核真正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風向標”,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科學發展成為各級干部的自覺行動。我們將把健全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作為轉變領導方式的動力,加快建立更加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考核指標體系,將各級機關的關注點引導到轉變發展方式上來,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建設優良政風,狠抓落實是保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需要我們做大量艱巨而細致的工作,對機關是十分嚴峻的磨煉和考驗。幾年來,我們堅持把抓落實作為轉變機關作風的重要內容,大力倡導“5+2”、“白加黑”的奉獻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工作舉措,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形成了新時期清河人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特質。精心組織“雙進雙促”、“三進三幫”、“一季度開門紅”、“二季度雙過半”、“三季度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大干四季度”以及項目建設競賽排行榜、無會月等系列活動,采取“四辦”、“ABCD”分級滾動管理、集中開竣工、項目觀摩評議等措施,推動各級干部深入一線解難題、沉到一線抓落實。創新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在全市率先組織領導干部績效考評工作,放大電子效能監察系統、電子政務平臺作用,不斷優化政務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打造“效能清河”新品牌。著力構建具有清河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開展正反典型教育,不斷完善部門內控機制,切實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將“干凈干事、干事干凈”鮮明地寫在干部隊伍建設的旗幟上。全區先后涌現出“淮海廣場清掃班”等一批全國有影響的先進典型,譜寫了“務實創新、團結協作、敬業奉獻、爭先創優”的新區精神,集中展示了新時期清河人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風貌。我們將繼續大興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之風,抓住關鍵部位、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攻堅克難,狠抓落實,以過硬的作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我區在科學發展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清河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責任編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