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省正處在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系列改革發展政策措施的密集推出、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的不斷提高,對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領導和各級領導機關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善于運用法律手段指導和處理好本部門、本系統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行政機關要合法行政,即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因此各級干部在履職過程中,要充分學習和掌握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嚴格依法履責、嚴格依法辦事,對于上級機關的決策和法規制度有明確規定的,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對于雖有法規制度規定而無具體要求的,應根據法規制度的基本精神和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章立制,細化和完善落實措施,保證法規制度落實。對于法規制度沒有明確規定的,應參照相關要求去做工作,以黨性原則保證不偏離政策和法規。各級領導都做知法懂法的明白人、落實法規的帶頭人,嚴格依法辦事、照章循序辦事,使單位建設始終在法規制度下健康有序發展。
黨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確保這一新時期立法工作總目標的順利實現,2008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部署對現行法律、地方性法規進行全面清理。及時對規章進行集中、全面清理,既是保證法制統一的客觀要求,也是確保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標如期實現的必然要求,對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省的政府規章清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必須高度重視此次清理工作,確保政令暢通,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依法決策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內容。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做出正確的決策,還必須使決策工作依法進行。各級黨委要自覺以國家的法律法規作為決策的基本依據,堅決防止和克服言重于法、權高于法、情大于法等錯誤傾向,杜絕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和集體違規現象發生。對嚴重違法和造成重大損失的決策,應追究決策者的責任。”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了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必須高度重視決策工作,把完善和建立依法決策制度和機制作為推進依法行政的切入點,全面提升決策水平,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依據法規制度進行決策應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建立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合法性審查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制度、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評價制度、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等。在決策過程中,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討論決定問題,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嚴格執行規定程序。做到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必須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凡屬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專家論證、技術咨詢和決策評估;凡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公示和聽證。二是要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對重大決策事項,要從決策動議、方案選擇、公眾參與、專家咨詢論證、合法性審查,到決定方式,公布形式、實施情況評估等各個環節預先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通過程序公正來保證實體公正和結果公正。三是要充分發揮法制機構在決策中的參謀、助手作用。法制機構是協助領導辦理法制事項的辦事機構,是領導的法律顧問、參謀、助手。各級領導在重大決策事項作出前經法制機構合法性審查,確保行政決策及各個決策環節在法律的范圍內進行。使各項決策更加具有科學性、民主性、合法性。四是要加強對決策活動的監督。完善行政決策的監督制度和機制,明確監督主體、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監督程序和監督方式。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實現決策權和決策責任相統一,從而在根本上杜絕“經驗決策”、“盲目決策”、“違法決策”。
領導機關相對于基層是首腦、是核心,領導機關依法指導基層工作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職責所在。領導機關在貫徹落實法規制度和各項決策中負有重要職責,對基層建設發揮著重大的指導作用,因此在指導基層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運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決策,正確處理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之間的關系,始終樹立依法指導基層工作的意識。要嚴格依據法規制度,科學界定指導范圍,處理好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堅持按級負責,不插手基層的敏感問題,保證下級正常的工作秩序。
領導機關指導基層工作應做到“三倡三戒”:一是倡導有準備的指導,力戒倉促從事。指導基層,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要清楚某項工作的精神和具體要求,掌握好指導的程序、方法、標準,要注重全局,著眼發展,充分考慮基層實際,交任務時實事求是,定指標時留有余地,抓工作時循序漸進。要克服把指導基層當成例行公事的臨時觀念,決不能不弄清情況,沒有重點就匆匆下去,腳未站穩、屁股未落板凳、之乎者也一番,隨后“煙消云散”。否則,將有損領導機關的形象和權威。二是倡導有始有終,力戒虎頭蛇尾。指導基層時,重在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因此,要針對問題,作出正確分析,提出解決的措施,對于發現的問題,要敢于指出,對基層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應根據問題大小,職權范圍予以當面答復或向上級匯報,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對于涉及重點情況和有關問題的整改,要在適當時機回頭看,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手。力戒作風不深入,滿足于查查記錄、聽聽匯報、講幾句原則話。如果指導沒有扎實的工作作風,那么指導基層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三是倡導聯合指導,力戒輪番轟炸。領導機關對基層單位的指導,一定要統籌協調,合理安排,盡量做到聯合指導,如果機關各部門之間協調不力,檢查評比名目繁多、指導工作政出多門,不顧基層承受能力,弄得基層應接不暇,無所適從,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應付檢查上,會使領導機關對基層的指導工作起相反作用。總之,領導機關指導基層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從“指導”本身的含義上講,具有很強的學問和很高的要求,只有努力提高“指導”者的綜合素質,轉變工作作風,樹立正確的觀念,遵循“三倡三戒”要求,才能增強指導的科學性、正確性,推動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
依法決策辦事,嚴格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廣大干部要提高“法律至上”意識,充分運用法律規則和法律手段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作者單位:省政府法制辦)
責任編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