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險公司“無限”免責
個案:某女懷孕3個月后意外摔傷,其投保的保險公司以消費者懷孕為由拒絕賠償。
點評:如保險條款沒有明確約定懷孕屬于保險公司免責的情形,則保險公司不能拒賠。
2.包月上網要承諾當老用戶
個案:某消費者希望辦理包月上網業務,工作人員說:“辦理包月必須承諾使用一年,否則只能辦理包年服務。”
點評:該約定屬于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存在違法侵權之嫌。
3.中午12點前不退房要加錢
個案:某消費者到賓館住宿,下午2點退的房,結果被賓館多收了半天的費用。
點評:該規定有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公平原則。
4.消毒碗筷要另外收費
個案:某消費者在餐館消費時,餐館收取消毒餐具費。
點評:餐具消毒本為餐館應盡的法定義務,餐館把自己的法定義務轉嫁給消費者,有違法之嫌。
5.食品生產日期與標注日期不符
個案:某品牌醬油的生產日期與外包裝上的日期不一致,被執法部門處以行政罰款。
點評:經營者的行為違反了有關產品質量的法規,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6.娛樂場所不允許自帶酒水
個案:某KTV娛樂城不允許自帶酒水、食物等,限定消費者只能購買店內的商品,并引發消費糾紛。
點評:經營者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
7.要底片必須另外加錢
個案:一消費者拍婚紗照時,雙方約定20張,拍攝后多出了80張。在繳費的時候,影樓要求消費者另付費購買多出的底片。
點評:如經營者沒有事先履行告知義務,則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8.老人孩子參團旅游要加價
個案:一老年游客參團到外國旅游,被多收了1000元。旅行社的解釋是老年人消費能力弱,不進商場購物。
點評:經營者的行為違反了民事活動中應遵循的平等原則。
9.特價商品不可退貨
個案:一消費者買了打折商品后欲退貨,商家稱打折商品和特價商品不實行“三包”,不予退貨。
點評:如果沒有事先告知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有瑕疵,經營者免除“三包”義務無依據。
10.以最終解釋權為商場免責
個案:一消費者參加商家的促銷活動,后來對其中的一項內容提出異議,商家以最終解釋權歸商場為由不予理睬。
點評:這是典型的霸王條款,違背了公平原則。
11.已售商品包裝完整才能退換
個案:一消費者購買一款衛生潔具,發現質量問題后要求退貨,商家卻以外包裝不完整為由拒絕退貨。
點評:商家有責任和義務保證產品的質量。如果不提前告知,則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2.美容健身會員卡不準退
個案:某女士在美容院辦理套餐服務卡,使用不到三分之一時,該女士要求退還剩余費用,遭到美容院拒絕。
點評:經營者如事先告訴了消費者不能中途退卡,原則上符合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否則無理。
13.快遞以消費者簽字為由免責
個案:程先生在網上購買古董類木制品,在驗貨時發現商品有損傷,便找快遞公司討說法,快遞公司卻以消費者已簽字為由拒不賠償。
點評:只要是在合理期限內或者約定期限內提出異議,快遞公司的免責不符合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14.掛失信用卡要收費
個案:一消費者的信用卡遺失后去銀行掛失,銀行卻要收取50元的掛失費。如不繳費,銀行稱45天內此卡如被盜取,銀行將不承擔責任。
點評:如銀行事前告知了消費者,并無不妥;如未告知,則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15.維修手機零件以次充好
個案:一消費者的手機拿到維修部修理后不久,故障依然存在。經鑒別后,發現維修商安裝的是舊的主板,同樣存在質量問題。
點評:維修商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違反合同法的相關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