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9點不是調整的最終結束點,只是階段性低點,由此決定了當前的行情只是彈升,而不是反轉。
炎夏之際,A股市場在剛剛過去的7月迎來了自反彈以來最為精彩的一個月。市場熱點層出不窮,藍籌股板塊多點開花,上證指數月漲幅更是達到15.3%,創出23個月來的最大月漲幅。如何看待7月股市的大漲?8月股市我們又該有哪些期待和運作呢?
7月股市單邊上漲
2010年7月份,滬深兩市大幅上漲。上證指數累計上漲239.13點,上漲9.97%;深證成指累計上漲1398.41點,漲幅14.9%。滬指7月2日見到最低2319.74點,隨即快速攀升至7月30日的2637.5點,整月呈現單邊強勢上漲格局。成交量在7月5日創下日均換手最低歷史紀錄,滬市成交447.48億。隨后成交量隨著指數強勢上漲而溫和放大至1000~1300億左右。
7月份,滬深兩市行業呈現普漲格局,房地產、交運設備、采掘、有色金屬等板塊漲幅居前。金融服務、信息服務、醫藥生物、信息設備等漲幅相對落后。總體而言,4~6月跌幅最大的幾個板塊漲幅居前,包括房地產、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周期性行業。而前期走勢比較抗跌的醫藥生物、信息設備、電子元器件、公用事業等板塊本月走勢相對落后于大盤。
房地產板塊漲幅居首
房地產板塊7月漲幅排名首位。長城證券分析師高凌智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分析,主要原因是房地產板塊是今年上半年各行業中跌幅最大的。在反彈過程中,這些前期超跌,估值相對便宜的板塊,漲幅相對較大。另外,由于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量縮價滯的局面,市場對進一步出臺強力調控政策的擔憂在減退。
煤炭板塊本月漲幅較大,主要是整個行業估值水平相對其他行業低,而中期業績的大幅增長,也提供了較好的操作理由。有色金屬板塊在美元指數見頂回落后也出現強勁的超跌反彈行情。
金融板塊表現波瀾不驚,銀行板塊整體略微跑贏指數,主要是板塊整個市值較大,占整個A股總市值的比重較大。農行上市后,這樣的情況更為普遍。金融板塊整體大幅跑贏市場的概率較小,大體上會與指數漲跌幅相當。
醫藥生物、電子元器件、信息設備等前期市場大幅調整中表現突出,相對抗跌。因此在反彈行情到來后,整體漲幅相對其他行業落后。
下半年貨幣政策寬松
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4.6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少增2.74萬億元,基本符合信貸調控的總量和進度要求。上半年緊縮信貸政策調控成效非常明顯,新增信貸投放符合預期的調控目標和節奏。如果按照全年新增投放7.5萬億計算,下半年新增信貸剩余空間為2.87萬億,比去年同期2.21萬億還要多0.6萬億,信貸環境相對寬松。
2010年6月,貨幣增速同比增長18.46%,新增貸款同比增長24.56%,雖然由于調控政策的實施,數值比最高值29.42%、38.96%出現了明顯的回落,但與歷史數值相比,目前仍處于較高位,尤其是新增貸款,目前不是適度寬松而是相當寬松,當然與2009年的極度寬松相比確實收縮了,目前的貨幣供應增速剛剛由2009年的非常態漸漸回歸常態。而且按照央行年初的全年貨幣供應增速17%的目標,上半年貨幣供應的增速為22.50%,還沒有落到目標之內,因此貨幣政策不會改變,未來將繼續收緊,而這并不影響適度寬松。
2009年9.6萬億巨量的新增貸款,雖然使經濟快速擺脫了危機,但負面因素正在顯現,最簡單的就是銀行資本充足率壓力,農業銀行、光大銀行跑步上市,各大銀行急切再融資,都說明問題,因此非常態的大規模貨幣擴張不會被重復。
8月股市快速上漲動力不足
7月初以來,市場反彈的兩大基礎是估值修復、政策放松預期。一方面看,股指經歷二季度的大幅下跌(-24%),尤其6月份下旬的急跌后,估值水平趨于底部區域,存在反彈需求。另一方面,7月宏觀數據出臺后,經濟回落速度超出預期。基于金融危機以來經濟退、政策進和經濟進、政策退的特征,政策放松成為市場最大的預期,而且去年以來宏觀調控表現出的超前性,均增加了投資者對政策松動的信心。
未來市場融資規模給A股市場正在形成新的壓力,限售股解禁、銀行再融資形成主要的資金需求。從8月份開始至年底,限售股解禁規模合計3.3萬億,月度解禁規模分別達到1800億、2400億、4100億、19000億、5500億元,限售股解禁進入提速階段。銀行股按目前公布的A+H融資計劃合計10520億元,如果按照農行A股占A+H的融資額約42%的比例測算,銀行股未來的A股融資需求達到4400億。再融資壓力大,或將導致8月股市不能大漲。故2319點不是調整的最終結束點,只是階段性低點,由此決定了當前的行情只是彈升,而不是反轉。
投資關注板塊輪動
8月份市場將延續反彈趨勢,但在7月份單邊強勢上漲后,調整分化的壓力越來越大,預計8月份將呈現前期繼續上漲,后期開始震蕩休整的格局。普漲的市場也將出現分化。
2010年宏觀調控三個目標:保增長、調結構、抑通脹。
大力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就是調結構的重要舉措,發展方向無疑是正確的,由此新興產業蘊含投資機會,但要順利完成結構調整,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調結構雖然重要,但新興產業短期內還不能成為經濟的支柱,國家依然把保增長放在首位,任何的調整都不會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因此傳統產業同樣具有投資機會。
宏觀政策在保增長、調結構、抑通脹三者之間權衡,由此造成政策的搖擺,股票市場也將呈現多震蕩格局,板塊熱點呈現“新”“舊”產業輪動。
“舊”的傳統產業的機會在超跌,在低估,如果沒有這些支持,就很難有表現潛力;而“新”產業主要是隨政策而動,期望業績取得增長有些奢望,少數的龍頭企業可以中期關注;而資產重組、區域經濟等各種概念也都有一定表現。
當指數處于震蕩彈升的運行中,一般不會形成清晰的主線,市場多處板塊輪動當中,個股表現更為突出。未來一段時間的操作需要采取低吸高拋的波段操作,注重個股的挖掘。
重組題材大有作為
從近期頻密的政策可以看出,在較為低迷的市場環境下,重組主題是下半年具有確定性的投資方向。另外,市場相對上半年來說,重組題材也是異常活躍,中信證券分析師黃華民認為,一是央企重組目標明確,減少至100家以內;二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展開專項活動,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使并購重組勢在必行。另外,對上市公司來講,資產注入、重組等資本運作手段可以從實質上改變公司的資產質量,提升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因此一旦獲得執行,會對股價發生積極影響;在整合資產相對確定的情形下,市場低迷時較低的股價將使注入資產獲得更多的股權作為對價,這有利于大股東股權占比和控制力的提升。
特別是軍工企業,由于軍工行業對保密性的特殊要求,軍工央企難以實現主業的完全整體上市,未來將集團旗下民品資產及部分軍工部件生產企業打包注入上市公司將成為主要模式。
目前十大軍工企業都有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據統計至少有53家,而九大軍工集團總資產規模在1.5萬億元左右,相關的上市資產只有2000億元左右,未來存在巨大的資產證券化空間。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