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十大重點產業總體上延續生產增速減緩、出口增速加快的特征。其中,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有色金屬、物流等9個產業生產增速均有所減緩;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輕工、石化、電子信息、有色金屬等9個行業出口增速上升。但是,由于PMI指數降至17個月的最低點,業界人士必須警惕內需和出口的回調,同時,應積極解決好內銷便利化問題。
十大重點產業運行情況
汽車:產銷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出口連續4個月環比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產銷分別完成892.73萬輛和901.6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84%和47.67%,比一季度增速77%和72%有所放緩。上半年,我國共出口汽車24.28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70.53%;6月份,汽車企業出口5.18萬輛,環比增長10.02%,比上年同期增長69.40%,已連續4個月環比回升。
鋼鐵:粗鋼產量增速放緩,鋼材出口量增速加快。6月份我國粗鋼產量為5377萬噸,同比增長9.0%,環比下降4.2%;上半年產量為32317萬噸,同比增長21.1%,比一季度的漲幅下降3.4個百分點。6月份,我國出口鋼材562萬噸,環比增長13.8%,同比增長293%;上半年共出口2358萬噸,同比增長152.3%,比一季度的增幅加快82.8個百分點。
紡織: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出口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6月份我國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比5月回落2.2個百分點;上半年紡織行業增加值增長12.2%,同比加快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1.2個百分點。上半年,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888.8億美元,同比增長22%;6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86.7億美元,同比增長33.4%,環比增長12.06%。
裝備制造: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放緩,出口增速持續加快。6月份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長18.9%,比5月回落2.1個百分點,同比加快5.9個百分點;上半年,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長23.4%,比一季度回落2.3個百分點,同比加快14.2個百分點。上半年我國機械工業出口1185.7億美元,同比增長33.01%,比一季度加快8.55個百分點。
船舶:產值增速持續加快,出口交貨值增速加快,但新承接訂單增速有所放緩。2010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2026家船舶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3201億元,同比增長25%,較一季度增加1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396億元,同比增長17.9%,較一季度上升1.4個百分點。上半年,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2378萬載重噸,是去年同期新接訂單量的4倍,其中6月新承接船舶訂單量414萬載重噸,環比減少40%。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超越韓國居全球第一。
電子信息:工業增加值增速減緩,出口交貨值增速加快。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20.4%,比一季度回落3.7個百分點;6月份,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比上月環比回落2.7個百分點。上半年,全行業出口交貨值16647.1億元,同比增長31.2%,快于一季度的30.2%。
石化:化工工業增加值增速減緩,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但仍未突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上半年,化工行業增加值增長18.9%,同比加快10.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4.2個百分點。6月份,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比上月減緩3個百分點。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2199.58億美元,為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61.4%。其中,進口總額1584.76億美元,同比增長70.9%;出口總額614.82億美元,同比增長41.1%,但仍未突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輕工: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穩定,略有回落,出口交貨值增速加快。上半年,我國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同比增速加快7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增速比5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上半年輕工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3.9%,其中6月份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0.1%,較5月加快1.7個百分點。
有色金屬:10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速減緩,主要產品出口同比有大幅增長,但環比下降。6月份,我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為269.3萬噸,同比增長20.4%,環比增長0.7%。今年上半年中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同比增長31.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7個百分點。6月份,我國共出口原鋁同比增長516.4%,環比下降29.3%;出口精煉銅同比下降63.7%,環比下降59.4%;出口精煉鉛同比下降65.7%,環比下降38.2%;出口精煉鋅同比增長39.1%,環比下降45.7%。
物流:全社會貨運量增速減緩,其中,公路、水路、鐵路運輸貨運量增速減緩。上半年,全社會貨運量150.03億噸,同比增長15.5%,一季度的同比增長16.5%。其中,鐵路完成貨運量17.92億噸,增長14.4%,一季度為18%;水運貨運量17.48億噸,增長16.7%,一季度為18.6%;公路貨運量114.54億噸,增長15.5%,一季度為15.9%。
存在的問題
1. PMI指數降至17個月的最低點,警惕內需和出口的回調
7月份,先行指標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比6月回落0.9個百分點,這是PMI指數連續17個月在50臨界點之上運行,表明中國經濟仍呈現向好勢頭。但是,從近期PMI指數持續回落的趨勢也可看出,中國經濟處在回調之中。從7月PMI這一經濟先行指標來看,國內需求呈現減緩的態勢。其中,7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2%,比6月回落0.5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回落,預示外貿出口增幅開始回調。此外,歐盟、美國、法國都相繼把“碳關稅”制度提上議程,世界銀行和美國彼德森研究所日前發布研究報告預測,一旦實行碳關稅,中國制造業出口額將削減1/5,所有中低收入國家出口額將削減8%。
2. 交叉乘用車市場產能過剩風險尤為突出
上半年,多數中國交叉型乘用車企業都沒有完成銷售目標,其中長安微車只完成全年銷售量的35.7%,上汽通用五菱、哈飛等微車企業銷量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中國“汽車下鄉”補貼政策已出臺近一年半時間,在大批農民受益的同時,目前,國內中國交叉型乘用車市場已逐漸呈現疲軟跡象。交叉型乘用車行業在短期內出現井噴式增長,帶來企業投資速度的更快增長,因此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危機。
3. 鋼鐵庫存增加、價格下降和成本上升擠壓行業利潤
在各類需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我國鋼材庫存不斷增多,截至6月底已達到1600萬噸,超過上年同期水平。鋼材價格也自4月下旬以來直線下降,與2009年底的價格相差無幾。上半年鐵礦石進口價格從2009年底的85美元/噸的水平漲至近140美元/噸,而鐵礦石現貨價格更是達到了160美元/噸,盡管目前有所降低,但仍處于120美元/噸的高位。6月,77家大中型鋼廠利潤共計62.5億元,比5月的100.44億元縮水了近40%。
4. 有色金屬行業庫存過高
上半年,37家公布年報的有色上市公司期末存貨總額約為799.97億元,同比增長35.02%,逼近2008年第三季度庫存的歷史高位。以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為例,上海市上半年的有色金屬庫存直線上升,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全國有色金屬的積壓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值。巨額庫存不但大量占用流動資金,也讓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
5. 出口轉內銷過程中渠道的構建是最大障礙
由出口為主轉向內銷,對企業運營影響相當深遠。出口業務面對的是國外批發代理商,其交易批量大、回款快、交易關系簡單,多數出口企業已經適應了這種交易模式,而目前國內的批發代理環節相對缺失,出口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主要依靠自建渠道或直接面對零售商,但問題在于:自建銷售渠道成本高、風險大;與商場和超市合作門檻高、收費多;欲走網絡銷售之路,一缺少電子商務的經驗,二缺乏相關人才。過去外貿企業只需按國外合作伙伴的要求把產品做出來,然后裝箱發貨即可收到貨款。現在做內銷,產品的研發、銷售渠道、終端零售等復雜問題都要考慮到,內銷市場適應起來有一定難度。
對策與建議
一是下半年外貿刺激政策不應全面退出。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新經濟泡沫破滅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相比,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沖擊更大,2010年上半年外貿的反彈也更為強勁。從政策上看,中國經濟“調結構”需要時間,下半年外貿刺激政策不應全面退出。雖然中國通過加大投資、促進消費,有效地緩解了金融危機對產業經濟的沖擊,但是短期內中國尚未走上內需為主的發展道路。
二是逐步解決內銷便利化問題,建議政府給予相關稅費支持。在上半年出口面臨較好增勢以及國際市場復蘇的有利形勢下,應抓住時機積極解決內銷便利化的問題。但企業營銷重點從外需向內需的轉換并不是容易的事,除了企業自身下大工夫,政府也應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比如對那些轉向內銷的生產型企業在銷售渠道上給予稅費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