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低迷之后,那個曾經的“天才少年”似乎又回來了。
5月17日,展訊通信有限公司 ( Nasdaq:SPRD)公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財報:實現銷售收入5211.3萬美元,同比增長534%,環比增長23%;凈利潤658.6萬美元,環比增長360%,而去年同期這家芯片公司還凈虧損830萬美元。
財報發布當日,展訊股票收盤價應聲升至8.18美元,而在2010年首個交易日,這個數字是5.41美元——在IC(集成電路)行業整體回暖的背景下,這個漲幅算不上驚人。但如果將目光再向遠處回望,一年前這個數字曾連續數月在1美元上下徘徊,2008年11月17日甚至低至0.67美元。而在2007年7月13日,展訊上市半個月之時,股價最高曾達到16.25美元。
從16.25到0.67,再到8.18,三個坐標點勾勒出了展訊四年來的戲劇性軌跡。
少年展訊的煩惱
“經過了一個嬰兒期,展訊開始步入少年期了。”這是2008年9月時任展訊總裁兼CEO的武平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的形容。但其時展訊正身陷業績和股價的巨大滑坡:凈收入銳減48%,從該財年二季度的4020萬美元滑落至三季度的2000萬美元,凈利潤也從260萬美元變成巨虧3550萬美元。盡管當期財報中解釋性的提到有“股權獎勵支出、收購Quorum公司所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等因素,但也承認“其中基帶芯片營收為1880萬美元,同比下降45%”,而這一點被業界認為是展訊業績下滑的主因。
展訊的代表性業務主要是兩塊:GSM技術標準的2G/2.5G手機芯片和TD-SCDMA技術標準的3G手機芯片。從成立到上市,GSM業務一直是展訊公司的主要營收和利潤來源,但TD-SCDMA才是更能給投資者以想象空間的部分。
展訊由武平、陳大同等海外學人于2001年創立。2003年,展訊研發出世界首顆GSM/GPRS (2.5G)多媒體基帶一體化單芯片SC6600B,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4月,展訊又宣布成功研發出世界首顆TD-SCDMA/GSM雙模基帶單芯片SC8800A。武平自豪的宣布:“展訊開發出GSM芯片后,8個月就把TD芯片做出來了。”
2006年3月,三大通信運營商啟動TD-SCDMA規模化網絡測試,被視作TD即將投入商用的信號。4月,展訊即宣布TD芯片SC8800A開始量產。“如果TD產業在明年有爆炸性增長,那么展訊的芯片將能夠最早到位。”武平說。基于強勁的3G贏利預期,當年10月展訊被評為“首屆清科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第一名。2007年6月,憑借2G業績和3G概念,展訊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過去10年全球唯一上市的手機基帶芯片廠商”和“中國3G第一股”。
但3G元年遲遲沒有到來。直到2007年12月,中國移動才公布了首次集中采購TD手機的數量:3萬部——遠遠低于之前盛傳的200萬—300萬部。6個月后,中移動第二次采購的數量稍稍上升到20萬部,但對于展訊來說卻是一個更糟的結果:首次采購時,采用展訊芯片的手機占到50%以上,但這一次,采用“大唐-聯發科”芯片的手機卻占到了65%。這意味著“中國3G第一股”的概念幾乎完全破滅。一個月內,展訊股價從9.5美元狂跌至5美元以下。
3G遲遲不來,先發技術優勢幾乎耗盡;而一直支撐展訊業績的2G業務也在金融風暴背景下的行業寒冬中銳減。從2008年11月起,已“泯然眾人”的展訊股價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1美元以下之旅”。
“TD到今天沒有賺過一分錢。我們是把所有GSM賺的錢砸在TD上。”武平曾對媒體抱怨說,“展訊在TD上投入5億多元,水響都聽不到。”但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業內人士卻持有不同看法,“我覺得應該還是管理層出了錯誤。如果說3G業務起來需要5年,但是你的預計是兩年,那么你的投入太早,肯定會遭遇下滑。”
埋頭苦干
2008年10月,展訊宣布由李力游接替武平出任總裁,武平繼續擔任董事長兼CEO。李力游在無線通信行業有超過20年的工作經驗,曾擔任美國多家業內公司高管職位,于2008年5月加入展訊。
這位和奧巴馬幾乎同期走上更高舞臺的新總裁,同樣在上任伊始就開始“改變”:“埋頭苦干,不做任何虛浮的宣傳。”此后,除了產品發布和必要的信息披露,展訊進入了“媒體靜默期”,幾乎所有的采訪約請都會被委婉回絕。
低調的同時,李力游將自己定位成展訊的“Top Sales”(頭號銷售員)。“國內做手機的公司有幾百家,一些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客戶他也會親自去跑。”一位業內人士說,“當時展訊已經失去了業界的認可,不僅是銷售方法的問題,還因為跟著展訊掙不到錢。”
作為核心部件,芯片的品質在很大程度決定了手機的功能和成本。“好的芯片架構,可以縮小手機電路板的尺寸,減少電阻和電容的用量,這些看似細節性的問題會在檢測成本、故障發生率等方面得到放大。”合肥宏晶微電子公司CTO劉偉告訴記者。幸運的是,2009年6月展訊推出了一款性價比極高的2.5G芯片6600L,其性能被業界認為優于競爭對手聯發科的主打產品6225,單片價格也低了約2美元,即便6225后來兩次降價,但6600L的價格仍優于MT6225約0.7—1美元。“能掙錢的產品”自然能重獲合作伙伴的支持,聞泰、天宇朗通等公司的展訊芯片月采購量均超過了百萬片。
更為人矚目的突破是展訊首次打入了三星、摩托羅拉這樣的品牌大廠。2009年3月27日,展訊宣布成為三星手機的芯片供貨商,當日股價即大漲88%,從0.84美元躍至1.79美元,擺脫了“仙股”行列。業界有人將此成績歸功于“李力游的銷售天才”,但也有人指出,展訊2008年1月巨資收購Quorum公司獲得的技術更為重要,雖然當時的決策者武平此時已將CEO職位也交給了李力游,進一步淡出展訊管理層。
2009年,TD手機市場仍然沒有爆發,但“埋頭苦干”中的展訊卻打開了另一塊市場:TD無線固定電話。“很多公司都認為固話是一個衰落的市場,但沒想到下半年市場達到了300萬部,比TD手機市場還大。”王艷輝認為,“展訊能獲得TD固話70%的份額,跟李力游對市場的判斷有關。”王是半導體行業專家,旗下的IC行業門戶網站“老杳吧”對展訊公司有長期的跟蹤研究。
上升氣流
5月15日,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宣布今年對3G用戶的補貼將達到150億元。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截至2010年4月的在網TD用戶數為840萬,對比2009年的551萬用戶,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英國市場研究公司Coda Research Consultancy預計,中國3G手機銷量將以72%的年增長率增長,2014年將達1.09億部。
在中國移動定制的3G手機平臺OPhone上,復蘇后的展訊又一次取得先機。采用展訊芯片的全球首款OPhone手機“聯想O1”,已于2009年12月率先上市。“我們在2G和3G市場的市場份額有所增加。”在經歷了從2009年下半年扭虧以來連續三個季度的持續增長之后,展訊在財報中樂觀的表示,“我們預計2010年第二季度的銷售收入會在6500萬美元至6800萬美元之間,且毛利率同上季度保持平穩。”
“中國的半導體芯片廠商,將在未來10年內發展成為在全球范圍內極具競爭力的企業。”基于這個判斷,美國銀湖投資集團(Silver Lake)于2010年3月以約4000萬美元的價格買入展訊13%的股份。
5月24日,有消息稱,全球最大的芯片商高通已和展訊達成合作研發TD芯片的協議,目的是為下一代TD-LTE(4G)布局。展訊對此消息表示不予置評,但在年初一封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李力游吐露了自己的雄心,“在TD,我們不但要三分天下有其一,更要做到真正的第一。”在這封名為《展訊半坡路上的憂患意識》的郵件最后,李力游表示:“展訊是一家做大事情的小公司,它前進的道路注定是艱難而曲折的,我們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辛苦。”他堅信,“展訊一定是有戲的,而且是一出精彩紛呈的好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出戲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