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生活中有些概念就是很難說清楚。比如說智與愚吧,孰好孰壞,還真是莫衷一是。我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您說“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這些都被看作是我倆主張愚民政治的鐵證。我怎么可能主張愚民政治呢?我創辦私學,弟子三千,有教無類,不就是為了開啟民智嗎?您說呢?
老子:大家對我們的誤解,有其緣由。兩千多年了,愚民政治是歷朝政治的基調。而且,我們當時著書立說,一是用文言,二是沒有句讀。再說,我當時為了趕路,一心只想快點寫完,用字也格外儉省,造成誤解也在所難免。要是讓我用今天的白話文來重寫,我會把你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寫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凡是符合天道的、法律不禁止的事情,民眾都有權可以自由地去做;凡是法律禁止的、不正當不可做的事情,必須有明令在前,讓民眾心里有數。法律不能追究既往。
孔子:您這樣解釋,正是太智慧了。那我能把您的“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重寫為“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嗎?意思是古時以道治國的執政者,不是向民眾展現自己的智謀,而是向民眾展現自己的厚樸。這樣理解可以嗎?
老子:你解釋得很好,這正是我的本意。否則,我怎么會指責“用智謀治國的統治者”為“國家的公賊”呢?我若是主張愚民政治,必然也應該主張以智謀治國。但是,我絕對不贊成以智治國。
孔子:反對愚民政治,這是我們倆的共同立場。這很好理解。我不太理解的是,您為什么反對以智治國呢?
老子:反對愚民政治,也必然要反對以智治國。以智治國是基于“上智下愚”的立論,因而必然是把民眾當傻瓜。在以智治國下,即使民眾不是傻瓜,也要用智謀把民眾變成傻瓜;即使統治者很蠢笨,也要打扮得很智慧;即使很無知,也要拿個博學的證書。以智治國還留下一個痼疾,那就是制造刁民。
孔子:以智治國反而會造就刁民?我對刁民是很反感的。在他們身上,一點都看不到君子的美德。
老子:雖然一些刁民的極端做法很不可取,但是我對他們還是充滿同情。刁民若有什么錯的話,原因不在他們身上。和愚民一樣,兩者都是以智治國的產物。以智治國,先造就愚民,進而造就刁民。
孔子: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憲政民主國家就沒有刁民嗎?刁民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老子:在憲政法治的國家,并不存在所謂的刁民。如果民眾用合法的正當手段捍衛自己的權利,官員不論有多大的“被刁難感”,也不能稱這些人為刁民。如果民眾違反法律,那就按法律程序解決問題,也無所謂刁民了。在民主制度下,民眾可通過選舉駕馭官員,他們根本就沒有必要淪為刁民。刁民只盛產于沒有法治的以智治國的國度。可以說,刁民是中國的特產。許多刁民可能正是社會中最早覺醒、并用智謀捍衛自己權利的人,也是那些常常不配合官府惡行、刁難官吏的人。刁民對應的是惡吏。貪官惡吏常常通過“歸罪”刁民來掩飾自己的無能、過失和腐敗。國人常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如果政治制度把國家變成窮山惡水,如果政體提供的是窮山惡水般的制度環境,那一定少不了刁民。刁的程度與刁民的數量是官風官德、乃至政體好壞的指示器。刁民是失道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在以智治國的政體下,統治者認為民眾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完全多余的。統治者假裝是天底下最聰明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假裝老百姓是最糊涂的。他們總以為自己沒有不明白的,老百姓沒有明白的。統治者自認為有足夠的智慧去洞察民間的利益要求,并能夠作出通盤考慮和安排,所以根本不必調動民間的智慧。既然掌權者在智慧上高高在上,民眾當然就只有服從的份。以智治國的統治者不僅不讓民眾知道他們所應當知道的,還逼迫他們知道他們不必知道的,甚至喋喋不休地宣傳教育愚弄導向,在手段上用心計耍權謀,搞釣魚執法政策偷襲,用各種陰招魚肉百姓。
孔子:如果統治者不用智慧來治國,難道要用愚拙來治國?您注意到沒有,老百姓往往喜歡“聰明的”、“足智多謀”的統治者。
老子:在我的字典里,智不是褒義,愚也不是貶義。事實上,愚也有被當作褒義的傳統。你看,人們對“愚”的看法常常非常正面。有叫大智若愚的,沒有叫大智若蠢的。當政的人顯得愚拙,不是缺點;要是不聰明裝聰明,那才壞事。耍智使謀,貌似聰明,實為蠢。不去用各種方法不擇手段的蒙蔽百姓,表面上顯得很愚笨,但實際上卻是最明智的。
你說得對,民眾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容易被有智謀的、巧言令色的統治者所蠱惑。我認為,明智的民眾永遠不要期盼最智慧的人當政。即使執政者很有智慧,民眾也要對他的智慧加以質疑、貶低、藐視。只有形成了這樣的政治文化,智才無法把權引上邪路。
孔子:即便您反對統治者使用智謀,但若是君王們都智慧一些,百姓不就可以不操那么多的心嗎?
老子:好的制度能夠把朝野的智慧加在一起,執政者無法用自己的小小智謀去壓制民眾身上的全部智慧。以統治者有限的智謀,來對付全體民眾無限的智慧,必然捉襟見肘,并造成全社會的智慧短缺,造成行為扭曲。結果是統治者并不去認真治理國家,而是把全部的心智都用來對付老百姓。這樣的國家必然難治。我給你念個流行的段子:上聯:上壓下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聯:下騙上節節摻水,水到渠成;橫批:皆大歡喜。你說,誰是智謀角力的贏家?
所以,最好的制度是那些讓每一個普通人把自己的才智都充分發揮出來的制度。人的聰明與愚笨遠遠不如制度的高明與低劣重要。不同的制度對待民眾智慧的態度完全不同。以智治國的制度做的是減法,用極少數統治者的智慧去減損、壓制絕大多數民眾的智慧,并且激發民眾的逆反智慧。以愚治國的制度用的是加法,它把執政者與民眾的智慧合加在一起,執政者以吸納民眾的智慧為智慧,從而得到更大的智慧,執政者與民眾的智慧良性互動,融為一體,互相包容,互相激發。總之,若民眾的智慧屈從于統治者的智慧,國家便每況愈下;若統治者的智慧服從于民眾的智慧,國家便每況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