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是今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和出差在外的老爸通電話,突然電話里傳來一陣詭異的音樂。老爸難道也與時俱進泡吧去了?我忍不住問:“這什么聲音啊?”老爸淡定的回答:“剛轉到放新紅樓夢那臺,正演元妃省親呢。”
是的,在歲末進行總結時,我首先要感謝BTV,感謝榮信達,感謝李導演和葉大師。如果不是這幾方傾力打造新版《紅樓夢》,我也不可能在各位有才華網友的聲討熱帖中再次體味曹公的真意。新版《紅樓夢》播出以來,我雖然深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能看下去的加起來肯定不超過一小時,大部分信息都來源于網絡和周圍人的講述。而且,我從來沒有深刻研讀過《紅樓夢》,家里最常翻看的版本上留著吃東西或者折疊后留下的痕跡。不過,我家冰箱壞了,售后服務點并沒有因為我既講不出冰箱構造又不會制冷就對我置之不理。所以,我還是想說,新版《紅樓夢》和“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那本曹公大作的關系,最多不過《滿城盡帶黃金甲》之于《雷雨》。
回想起來,2007年我就當過一回類似的圍觀群眾。上次圍觀的是央視開年大戲《貞觀長歌》。同樣在鋪天蓋地的聲討中,眾多唐粉的圖文并茂,不管是《新唐書》、《舊唐書》上的歷史記載,還是三省六部制這種官制體系的作用,都讓我受益匪淺。甚至連賢德楷模長孫皇后,都因“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的詩句而生動鮮活起來。
其實,與《貞觀長歌》那樣的完全顛覆之作相比,新版《紅樓夢》是形不散神散。如果不是李導演一再宣稱“忠實于原著”,各路專家保駕護航,“不喜歡新紅的都是沒讀過原著”等言論,觀眾可能只會在用腳投票時夾雜幾句罵聲,而不是掀起一場“運動”。后來陸續爆出的比如不少演員來頭不小、投資方與紅學家的雙重約束等等,也說明這是一個系統崩壞的結果,不單是某幾個人的過錯。太多的利益爭奪和各方牽絆,最終導致新版《紅樓夢》暴殄天物。
當然,作為一名財經記者,我今年圍觀的不只是新版《紅樓夢》的鬧劇,還有很多商業事件。同樣在今年,當我一本正經問某公司老總早就對內部警告卻依然未能阻止公司危機發問時,對方只用一句話便做出最好的解釋:“這是個有近百年歷史的大企業!”入行這些年,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企業的興衰史中,身處暴風眼中心的人往往比外人更早感受到危險。而狂瀾難以被力挽,恰是因為整個組織的路徑依賴和利益糾葛,讓企業領導者或難以下定決心,或決策難以推行。
《華嚴悲智偈》上說“如入火聚,得清涼門”,意思指:置之度外,就如同在烈火之中找到了清涼的門徑。這句話被萬歷首輔張居正進行了世俗化發揮。當年張居正銳意改革,受到極大阻力,就在給友人的信中引用此話,說自己要踏入烈火最烈之處找到清涼的門徑。但公元1583年,張居正去世的第二年,明神宗就剝奪了張居正的官銜和勛級,下令查抄張家。張居正的長子被逼自殺,弟弟和次子充軍邊遠之地,直到明思宗時期才對其徹底平反。然世間已無張居正。“清涼門”看似易得,卻需要極大的勇氣。
時至今日,這種在罡風驟雨中保持內心清涼之境的氣概,恐怕更加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