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參觀了世博會絕大部分場館后,我內心的“世界觀”開始發酵。世博會是個傳播的盛會,建筑的風格和內在的各種裝飾都是各個國家、地區選擇的傳播符號。雖然只是管中窺豹,但總可以看到一抹真實的色彩。
瑞士館的山頂纜車,帶來了繁華都市的嫻靜田園風情;臺灣館的4D動畫強烈得讓人身臨其境,這跟他們蒸蒸日上的面板業務有關;德國館宏大敘事般壯麗,從整條路線的虛擬人引導到墻壁上的一句話,都極力表現著德意志文化的開闊;蒲公英外形的英國館像種子一樣傳達著超越國界的自然和希望的大主題;意大利館里,鑲嵌在墻壁上的樂隊以及各種浮雕散發著濃郁藝術氛圍;法國館的LV場區,散落一地的光影和珠簾落地的配音極盡奢華;中國館尾聲部分的蓮花池,墜落下來的水滴,帶著負離子直沖擠館游客的心肺。
從世博會的窗口,我能看到一個國家經濟、文化和藝術的力量;在世界杯球員的奮力奔跑和進球后的擁抱中,我也能感受到血液里奔騰的力量之美。我喜歡馬拉多納的真性情和個人魅力,但也喜歡德國隊的整體團隊作戰能力和認真勁兒。在世博會和世界杯連續兩次被德意志民族震撼后,我開始學習德文。“語言是了解一個民族最好的途徑”,一是能夠直接溝通,二是語言的語法結構能夠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思維和邏輯習慣。有一次看到英文單詞“Jigsawpuzzle”(拼圖或字謎游戲)時,我開始天馬行空地想,湯姆大叔喜歡玩拼圖和字謎游戲,這種旁征博引的游戲能夠讓他們的思維和視野開闊,這是不是也是他們創新能力的一個原因呢?
跟德國人的嚴謹和條理一樣,德文非常有邏輯。雖然句子結構中的主謂賓成分可以隨便亂放,但所有的名詞都有陽性陰性和中性之分,形容詞和定冠詞又會隨著名詞的不同而進行變化,以及隨著時態的不同而再次變化。這跟學微積分差不多,不光需要記公式,還需要理性推導。
為了在一堆90后的同班同學面前爭點氣,我包包里背著本語法書,只要有空就會翻翻。最近的一次飛行途中,飛機轟鳴,我腦袋里那少得可憐的德文也像糨糊一樣沸騰著。我開始注意到身邊兩個氣場迥然相反的中年人。
左邊的中年人頭發紋絲不亂,穿著深藍色的西裝,打著領帶,提黑色公文包,看上去很精英的樣子。讓我驚訝的是他全程一直保持著挺背直坐的姿態。他非常慎重地用雙手捧著一本黃色封面的佛經在看,翻書過程中,他青筋暴露的右手背上露出一條傷疤。那本印著蓮花的黃色佛經里的豎體字,大意是如何驅散自己內心的孽障之類。下機時我才有機會看到他的正面,很深的眼袋和黑眼圈,表情很嚴肅。在苦海無邊的人生中,每個人都得尋找自己的信仰吧。
右邊的中年人則是另一個極端,穿著很休閑,還把墨鏡戴在頭頂,非常有喜感。進入穩定飛行狀態后,他就拿出個平板電腦開始看韓劇,幾個美貌的男女用甜得膩死人的韓式語氣互相打情罵俏。這位阿扎西一直躺著,眉開眼笑地看肥皂劇里的情感糾葛。
沒有對錯,只要選擇了自己中意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幸福,就是很好的人生。生命以任何姿態的綻放都是美的。無意中,我發現QQ有“漂流瓶”的交流工具,緣分和宿命感給這個游戲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此后長達1個月內,我非常執著地每天向虛擬的大海扔三個帶著祝福的漂流瓶。我在瓶子里寫到:“你看到這個漂流瓶的時候,能微笑一下嗎?我希望你幸福快樂并有著春日般的笑容。”我能從五花八門的回答中看到每個人的人生態度。一堆“謝謝”之類的回應里,也有正不開心的聲音:“不好意思,你的漂流瓶飄錯了方向,到不了彼岸”等等。
外部世界只是面鏡子,照出的是內心的自我。每個人都由勇敢和懦弱、善良和齷齪、誠實和欺騙、真誠和虛偽等互相矛盾的成分構成,只是在改造世界和自我的時候,到底是正方向還是負方向的品質起主導作用的差異。所以,只要人好了,世界就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