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圍觀商業
按照慣例,每年的最后一期《商務周刊》是年終回顧特刊,今年我們從形式上做了一些改變。我們逐月篩選了本年的諸多商業熱點事件,發現富士康連環跳樓案、Google退出中國、唐駿學歷門以及蒙牛公關門、3Q、國美爭奪戰等都有一個“全民圍觀”的共同特點。我們將本年度的特刊主題定為“圍觀商業”——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商業事件和話題都被充分社會化,比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我們希望通過對12個月的12件大事的回顧,對所具有的商業和社會意義進行評述,為讀者勾勒出這一年的時代輪廓。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用毛澤東的這句語錄來形容2010年的中國足壇可謂恰當。多年來臭名昭著又似銅墻鐵壁的足球江湖在這一年被“連鍋端”,大大小小的蛆蟲們被繩之以法,無論他是位高權重之人、金光閃閃之哨,或功勛卓著之星,一概沒能法外開恩。
這一切與既往的劇情不同,但這一聲勢空前、規模空前、影響空前的掃黑也再次證明了一條真理:絕對的權力孕育絕對的腐敗。
這次動真格了
蓋子實際從2009年下半年就開始揭開,但這場“地震”的震級和烈度直到2010年1月才為人所知。1月21日,公安部證實中國足協兩位副主席南勇、楊一民正接受調查。1月22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崔大林宣布,韋迪出任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接替原南勇的職位。如果此前2009年8月25日公安機關“反賭掃黑專案組”成立還被認為又將是表面文章的話,此時相信所有的足球圈內人士都意識到:這次是動真格了。
讓我們再扼要回顧一下這場足壇大地震延綿一年多的波瀾壯闊:2009年10月19日,曾在2006年出任廣藥俱樂部代總經理兼領隊的前廣州市足協秘書長楊旭因涉嫌行賄對手落案。10月26日,前廣藥俱樂部副總經理吳曉東被警方帶走。11月6日,足協負責商務工作的官員范廣鳴在武漢落網,遼寧廣原領隊王鑫被帶走接受調查。10日,前廈門助理教練尤可為供認,2005年在他任職廈門藍獅助理教練期間,有11場球有問題,牽連出成都謝菲聯俱樂部董事長許宏濤。13日,媒體曝前遼足十連冠功臣呂東在反賭風暴開始前就已入獄。16日,原海利豐領隊劉宏偉被青島警方拘留,球員閻毅在武漢被警方拘留。17日,現役球員李根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25日,公安部首次公布“王鑫等16人涉嫌利用商業賄賂操縱足球比賽結果”案件的初步情況。28日,原青島海利豐隊主教練紀玉杰被帶走協助調查。12月12日,青島海利豐俱樂部總經理王守業被警方帶走。15日,前山東魯能隊隊長邢銳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28日,謝菲聯主帥的張偉哲被公安部門帶走。
2010年1月18日,前浙江綠城隊球員沈劉曦涉嫌受賄打假球被抓。1月20日,南勇、楊一民、原裁判委員會主任張健強和前申花主教練賈秀全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1月31日,中超公司總經理呂鋒被警方帶走。2月4日,綠城涉假球員投案自首。2月23日,足協公布涉假俱樂部處罰,打假球的廣藥與謝菲聯降入中甲,海利豐因“吊射門”注銷。3月5日,“金哨”陸俊、黃俊杰、周偉新被警方帶走協查。8月12日,福特寶總經理邵文忠被協查。9月6日,前足協副主席謝亞龍、前國足領隊蔚少輝及足協負責裁判工作的李冬生被協查。16日重慶足協主任高健遭協查。10月15日,前國腳、中國隊沖擊世界杯功臣申思、祁宏、江津、小李明四名球員被帶走協查。16日,前申花俱樂部總經理樓世芳被帶走協查。12月5日,南勇案所涉及的“愛福克斯”關鍵人物白川在北京落網。
大幕落下之前,也許還有更多的人添加到上述名單中。目前足協7名官員南勇、楊一民等的涉案情況都基本落實,調查進入最后階段,據說搜集到的復印件和談話記錄等證據就有10多公斤重。而法院已開始閱卷工作,該案將在明年初審理,7人中,南勇、謝亞龍、楊一民將被起訴涉嫌受賄罪和瀆職罪;李冬生、蔚少輝和張健強將被以涉嫌受賄罪起訴,范廣鳴除了受賄罪外還會增加一條涉嫌賭博罪。
從目前中央電視臺數次公布的案情進展來看,中國足壇的上上下下這些年來的惡事丑事可謂無所不及。球員打假球、受賄、賭球,為進國家隊行賄;俱樂部之間黑金交易、打假球、單位行賄“做工作”、賄賂裁判;裁判吹黑哨、索賄受賄;足協高官操縱比賽、收受賄賂、私分國有資產、貪污、尋租
其中前無古人的情節是各級國腳居然“明碼標價”,3萬元可買一個一次國少集訓的名額,8萬元可買國青,10萬元買國家隊,若是正式大賽,則為20萬元,首發位置價格更高。球員進貢教練—教練進貢足協領導—足協領導委任主帥—主帥挑選球員,這就是中國足球的“灰色資金鏈”。
風聲鶴唳的足球
很難量化公安機關、檢察院和反貪局組成的聯合專案組所取得的打黑碩碩戰果中,有多少輿情的功勞,但毫無疑問,來自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是足壇黑幕得以完整曝光的重要推手。早在去年12月15日范廣鳴、許宏濤、尤可為等案發后,一位神秘人向相關部門及媒體發送了一封匿名檢舉信,信件標題為“中國足協黑幕揭秘”。信中檢舉足協掌門人南勇和足球經紀人白川在“愛福克斯”事件中聯手欺騙體育總局、中國足協,導致5400萬元國有資產流失。
這封信的曝光將掃黑風暴的苗頭直接從俱樂部層面引向了足協最高層,一時風聲鶴唳。南勇等足協高官自此被“邊控”限制出境。2010年1月1日,三位資深足球記者李承鵬、劉曉新、吳策力在短短幾十天中寫就的《中國足球內幕》一書出版,書中將《足球》報記者闖蕩足球圈幾十年的所見所聞所知的中國足壇重磅內幕悉數披露,據說“為打假掃黑抓賭指明了方向”。
隨著公安機關分階段在中央電視臺曝光案件的新進展,以及更多犯罪嫌疑人被收審、拘押、批捕、立案偵查,足球掃黑成為全國各大媒體爭相跟進的“一類新聞”,《商務周刊》也在今年2月發表《中國足球的商海“杯具”》一文,深度報道了足球市場化15年的失敗之旅。
最軟的那一顆柿子
無論如何,一國足協的最高領導(專職副主席)和“第二把手”同時“落馬”,在全世界也屬絕無僅有。而廳級干部和享有盛譽的國際級“金哨”等昔日顯貴集體被捕,也必將蔚為壯觀的載入史冊。這讓人唏噓之前中國足球也曾多次打擊賭球、黑哨,到最后總成“爛尾”,雷聲大雨點小的處罰有如隔靴搔癢,有時候還搞驚世駭俗的“集體豁免”。好容易進入司法程序,最后擔責的卻是“小魚小蝦”和替罪羊(比如主動坦白的龔建平)。這一切都讓中國足球有了“水很深”的傳統。據說,本次足壇掃黑專案是由級別至政治局委員的領導人親自發起并督辦,“專案組立下了軍令狀,一定會徹查到底,辦成鐵案”。
但我們認為,2010年中國足球掃黑最大的標本意義并不在于足球本身,而是它將帶給中國體制改革的啟示。多少年來,我們總說市場化改革改到最后還有繞不過的體制“大關”,中國足球可謂生動一課。1990年代初,中國足球踏上職業化改革之路,源于計劃經濟體制的中國足協開始涉足市場經營,由“雙面人”(群眾性組織+最高足球運動管理機構)變成政、事、產三合一的“三面人”——足球運動管理中心+足球群眾性組織+足球市場開發經營者。由此,“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三攤事兒”,足協領導既是國家機關干部,又擔任民間團體負責人,還負責經營。正如本刊在《中國足球的商海“杯具”》一文中所述,這種體制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既杯葛契約精神,又全無平等意識;視市場力量為洪水猛獸,又以其為衣食來源。即使市場有繁榮向上的天時地利,也最終會因為體制導致的“人和”缺失而生命力凋零,最終由無約束的內部人對越做越小的蛋糕展開沒有底線的爭食。
沉疴多年的中國足球在更高權力的意志下在2010年被打回了原形,它成為中國若干個改革滯后的計劃體制與市場經濟所嫁接的產物中“最軟的那一顆柿子”。我們不知道,重建時它還會沿用原有體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