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看到富士康轉移生產基地,你又錯估了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郭臺銘所做的遠不止“內遷”這么簡單,他目光的焦點,已經開始向產業鏈的下游轉移。
2010年11月17日,一家名為“萬德城”的消費電子零售連鎖店在上海開業,而它背后的東家,則是富士康和另一個國際渠道巨頭麥德龍。雖然在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富士康只是持股25%的小股東,但萬德城卻有望成為一個楔子,幫助富士康在目前競爭本就頗為激烈的3C終端市場打開一個新的缺口。
富士康在3C消費品渠道中分一杯羹的愿望由來已久,早在1999年,富士康就出資成立了賽博數碼廣場,并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在全國范圍內頗有影響的3C連鎖賣場。而如今借力麥德龍,則是希望利用萬德城這個歐洲第一3C連鎖品牌,進一步擴張其在一二線城市渠道的影響力。為此,富士康通路事業群首席財務官楊兆倫將出任合資公司的首席戰略官。
富士康發力渠道,其自身的代工業務是其市場不可忽視的優勢。諸如iPhone、iPad等市場熱門產品,作為代工生產商的富士康,自然能為自己的門店提供足夠的貨源保障。除此之外,在與麥德龍的合作中,富士康還可以從合作者身上汲取更多成功的經驗。
例如,萬德城在歐洲的每一家門店都是獨立運營,店長擁有一定股份,自主決定店面中的產品品類和價格,使得終端能夠更靈活地應付差異化的市場。中國萬德城將延續這一制度,而對這種門店的管控經驗,對富士康更為龐大的“萬馬奔騰”計劃無疑價值巨大。
事實上,富士康的野心遠不止賽博或者萬德城這么簡單——富士康對于渠道的規劃是全方位的。早在2009年,郭臺銘就公開提出將實施“萬馬奔騰”計劃,用五年時間,在全國的三到六級市場開一萬家店。2010年5月8日,第一家“萬馬奔騰電器超市”正式在深圳富士康龍華廠區開張試水,此后,浙江、山東、湖南、湖北等省的萬馬奔騰店相繼落地,開店速度明顯加快。
萬馬奔騰電器店的開店條件是在富士康工作滿五年的員工回鄉創業,富士康甚至可以為創業員工提供30~40萬元的無息貸款作為支持。輿論普遍認為,這一做法不僅強化了富士康的渠道戰略,同時也是在為代工模式海量的工人升遷困難、前景迷茫探索出路。據稱,在富士康大陸78萬名員工中,有意回鄉開店的已超過6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萬馬奔騰店經營的產品并不局限于富士康的代工電器,而是廣泛包含了各種大小家電、3C產品及配件等。顯然,郭臺銘不滿足于將“萬馬奔騰”僅僅局限在拓展自身的銷售渠道上,在他的計劃中,面向三到六級市場的萬馬奔騰店將同時具備售后服務、維修等功能。倘若這一計劃成功實施,那就意味著富士康將建立起一張真正覆蓋全國城鄉、既廣且密的渠道網絡。
或許,這張既廣且密的網絡才是富士康的真正用意。看看富士康如今的渠道布局吧:一二線城市的3C專業賣場有賽博;面向大城市普通消費者的終端則是萬德城;萬馬奔騰店進一步滲透中小城市及鄉村市場;異業合作進駐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超市的敢創數碼則填補著市場最微小的空隙……富士康甚至在2010年8月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飛虎樂購,依托完善的線下渠道,其未來發展同樣不容小覷。
富士康早已是毋庸置疑的“代工之王”,如今發力渠道,又不知郭臺銘能成就怎樣的霸業。
編 輯 胡 茜
E-mail:mengdanh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