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開創了世博史上的許多“第一”,不但是舉世矚目的聚焦地,也是難得一遇的海霞兩岸交流的大舞臺。由于兩岸智慧人士的共同努力,睽違40年的臺灣首度回歸世博懷抱,而本屆世博會也成為有史以來“臺灣元素”最多的一屆。在這場海峽兩岸共同參與、共同分享、共同見證的人類文明盛宴上,兩岸中國人的情也融得更深。
本次世博會上,臺灣館結合了環保、科技與文化藝術等城市生活中的多元內容,以此來呼應這次臺灣館的“自然,心靈,城市”主題。同時,臺灣館的創意以東方哲學為主軸,襯托本屆世博大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將城市進步的動力,由具體的實際技術,提升到抽象的心靈層次。
“廣闊的山、倒映的水、親善的心、祈福的燈”,世博會臺灣館自開園以來,憑借其獨特的天燈造型和貼近人心的主題創意贏得了無數游客的青睞。不少內地的游客在看過玉山峰頂、阿里山、平溪天燈等美景之后,感嘆一定要到寶島臺灣身臨其境地去看一看。
臺灣的媒體對世博也給予了很多的關注,有的媒體甚至為員工提供帶薪“世博假”,并鼓勵員工將自己在世博園內拍攝的視頻剪輯成專題片在節目中播放。在上海的很多臺灣朋友家里都成臺灣人到上海的接待站。可以說,世博給了臺灣人一個回家看看的理由。
4D演繹臺灣風光
走進臺灣館,回蕩在耳邊的是該館的主題曲《臺灣的心跳聲》,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伴隨著歌詞娓娓道來,就像聲聲心跳寄興寓情。三義木雕、永和豆漿,龍山寺的老墻、生銹的消防栓,在輕描淡寫之間,歌詞里的場景已經呈現在觀眾的腦海里,淺淺的勾勒,字字句句間洋溢的卻是濃厚的臺灣氣息。
臺灣館的一樓被稱為“臺灣之窗”,玻璃墻面上鑲嵌在墻壁內的30個小熒幕里播放著臺灣各行各業代表對來到臺灣館參觀的各位貴賓的歡迎。看過了“臺灣之窗”,觀眾乘坐電梯時還會看到電梯內外貼滿了用“如意”圖案構成的鋼板,臺灣館全部888片鋼板的鋪設使用,更是希望讓來到館內的貴賓都可以如意吉祥,發發發。
到了五樓,就是720度的全天域影院,在這里視覺是沒有界限的,從自然城市飛越時空,身臨其境觸景生情。當觀眾站在圓球形的中心時,上下左右環繞四周,自己仿佛被影像所包圍,如同走在出現的場景當中。眼前是玉山頂峰云層因風流動的云海波浪,是急速穿梭在綠島海洋珊瑚礁與魚群海藻追趕的畫面。低頭看腳下透明的平臺,感覺自己正處在云端海底。耳邊充斥的是高山森林樹葉因風穿過樹林而相互碰撞摩擦的瑟瑟聲庀從四面八方而來,引著我左顧右盼,順著聲音的來向去追尋。
一朵朵蝴蝶蘭在手指端綻放,觸碰到花朵時候觀眾會聞到一陣花香。從海底一躍而起,涌出海面的時候,參觀者又會感覺到了落在臉上的水滴。是視覺感讓參觀者看到花的時候就聞到花香?是錯覺讓參觀者看到海的時候會被海水濺濕?其實這一切都是影院的4D特效,把人們從現實帶進影片中,像親自來到臺灣一樣,看臺灣的好山好水。一個觀眾感慨的說道:“好看,太好看了,4D的,又有香味,又有水滴。感覺氣氛特別好。”
自然與城市的對話
城市的生活雖然是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城市生活也有很多失掉自然的特色,所以我們也要追求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自然”跟“城市”是兩個結合的概念,城市便利之后我們也需要一些自然的因素在里面,包括綠化的公園或者是更自然的環境,讓我們能夠回到享受自然、回到返璞歸真的這種生活方式上來。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臺灣館用一段巨型的球幕影片《自然之城》展現了這種現代生活方式,充分體現出“城市與自然完美融合”的理念。在影像所包圍空間,游客就像沉浸在電影場景當中,它將帶領你飛躍時空,去看臺灣美麗大山海水,人文景觀,就好像您親自前去旅游一樣。
《自然之城》這部影片并不長,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夢如幻的光影盛宴,體現出的是“城市與自然和諧融合”的理念,彰顯了“回歸自然”的新城市文明,以此來表現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么美好”的主題,引發人們的思索。
明星為臺灣館助陣
上海世博會自籌辦以來,一直得到臺灣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主題為“山水心燈”的臺灣館,以其新穎的設計理念和獨特的“天燈”造型引人矚目、深受好評。臺北市申報的兩個案例均成功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以展示“中華玉文化”為主題的震旦企業館,也在世博會上有精彩表現。
除此之外,臺灣不少企業及文藝團體也積極參與上海世博會文化演藝活動。林志玲、陶晶瑩等多位臺灣知名人士也積極參主動為世博會臺灣館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協助進一步推廣上海世博會臺灣館。蔡依林在游覽世博臺灣館時,親手“點天燈”祈福平安。并擔任“一日館長”。另外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就是久違熒光幕的林青霞。臺灣館負責人特別在現場安排演奏林青霞代表作《東方不敗》電影主題曲,林青霞隨著拍子,輕唱臺灣動人的旋律。
世博會在兩岸之間飛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兩岸人的情感水乳交融、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