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費用責任會計是對某員工、某班組、某車間或整個企業、企業集團達到一定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作質量時。所產生的一切可用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的耗費,系統并綜合地考核其生產經營“質量”(績效)與其所發生的“費用”。研究質量費用責任會計內部控制問題,對加強企業財務核算、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
一、質量費用責任會計內部控制的提出背景
一般來說,財務部門的責任會計以責任中心所發生的數量及金額作為考核要素,很少與其工作質量、產品質量等質量指標相聯系。比如,在考核采購業務時,往往是以“計劃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異、計劃數量與實際數量的差異”等來考核責任對象,而很少直接考慮到責任對象所采購貨物的質量問題。在生產業務考核當中,一般的責任會計只注重考核“直接材料的實際價格與標準價格、實際耗量與標準耗量差異”、“實際人工工資與人工效率、標準人工工資及人工效率的差異”、“實際制造費用與標準制造費用的差異”等,很少考慮到其所完成的產品質量指標的優劣。因此,我們有必要把質量指標也納入責任會計考核體系中,通過責任量化考核,從而實現對各責任中心的全面管理。
二、質量費用責任會計內部控制的原理
質量費用責任會計在取得有關財務資料的同時,從質管、企管部門取得各責任中心的質量目標量化指標和實際完成的量化指標后,予以綜合考核,并把考核結果與各個責任中心的報酬收益聯系起來,從而對責任中心及責任人實施全面考核。推動企業實現“一定質量水平條件下的利潤最大化,一定費用支出條件下的質量最優化”,為提高企業管理的總體水平提供有力的責任會計內部控制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
三、各責任中心“質量費用指數”的因素設計
(一)收入中心的指標設計:“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可控營業費用”、“可控管理費用”、“可控銷售費用”等賬戶,這類賬戶可以按不同的賬戶項目設置二級賬戶,按責任人設置三級賬戶。介于考核責任銷售工作質量的需要,設置“質量指數”指標(這也是企管部門考核收入中心工作質量的專業性指標),還需增設“銷售款回收平均天數指標”、“可控費用指數”、“銷售收入目標完成率”等指標。
(二)采購費用中心的指標設計:“可控采購成本”(要求同時反映數量、金額)、“可控采購費用”等。介于考核采購成本中心所完成的產品質量和物資質量、工作質量的需要,還需增設“采購成本指數”、“采購費用指數”等指標。
(三)生產成本費用中心的指標設計:“變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控變動性制造費用”、“可控固定成本”、“可控固定性制造費用”等。介于考核生產成本中心的工作質量。特設置“質量指數”指標、“目標責任成本指數”等指標。
(四)利潤中0的指標設計:“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凈額”、“銷售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銷售利潤”、“可控銷售費用”、“可控管理費用”、“可控財務費用”、“可控直接費用”、“可控間接費用”、“營業利潤”等指標。介于考核利潤中心工作質量的需要,特設置“質量指數”指標。還需增設“可控費用指數”、“營業利潤完成率”等指標。
(五)投資中心的指標設計:投資中心的主要賬戶有:“資產平均占用額”、“營業利潤”、“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收益”等指標。
介于考核投資中心工作質量的需要,特設置“質量指數”指標,還需增設“投資報酬率”、“剩余收益完成率”等指標。
四、“質量指數”的核算模式
(一)各責任中心“質量指數”所涉及的質量因素。收入中心的質量因索包括:工作時間,對產品和企業的宣傳,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對市場反饋意見的搜集,對市場銷售信息的采集研究。等等。采購成本中心的質量因素包括:工作時間。采購產品(商品)質量,對市場不同采購對象的分析和甄別,對市場采購信息的采集研究等等。生產成本中心的質量因素包括:工作時間、產品(半成品)合格率,對生產工藝或產品的技術研究等等。利潤中心的質量因素包括:收入中心和成本費用中心的所有質量因素。投資中心的質量因素包括:利潤中心的所有質量因素以及對企業總體生產經營活動管理效率。等等。
(二)核算程序及方法。質量指數的核算是質量費用責任會計中的重要內容。首先,責任會計要根據企業總體經營目標、市場狀況、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和對于各責任中心崗位的產品質量,工作質量要求,聯合質量管理、企業管理等部門,確定在當前生產技術水平下,在有效的經營條件下,能夠達到的標準或目標質量狀態,并把這一質量狀態的數值量化為100。對這個標準的質量狀態要層層分解,最后落實到每個責任中心的每位責任人。第二,在考核督查質量完成情況時,各班組的質管人員、企管人員考核各班組所轄責任人的實際產品質量、工作質量的完成情況,并依據相同的量化辦法,量化其實際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從而得到一個數量化的產品質量、工作質量的分值。最后,以實際完成的質量分值除以標準或目標質量分值(100),即可得到其“質量指數”。
五、各責任中心的實際完成效益(Bl的計算方法
B=Mi∑FixHi
其中:Fi為責任中心第i個指數實際完成的質量費用量值,Hi為責任中心第i個質量費用指數在全部指數中所占的權數,Mi為責任中心正常完成各目標指標任務所取得的目標效益總額。
六、質量費用責任會計實施程序
(一)確立責任中心。明確責任人,進行質量費用責任預測
根據工商企業的具體情況。分別在各層次、各部門設立便于責任會計開展考核工作的收入中心、成本費用中心、利潤中心、投資中心。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實際狀況、歷史業績、市場情況、變化趨勢等因素,進行可行性年度、季度、月份以及重大經營項目的質量、費用、價格、數量等指標的責任預算。制定這些指標目標或標準量值,并要求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一位責任人。這個責任預算即為各責任報告單中的預算數額。
(二)質量費用責任核算控制
按照質量費用責任會計的賬戶和責任報告單,記錄并準確核算各責任中心及每一位責任人的目標或標準責任指標的完成情況,并要求各層次責任會計填制各責任中心和責任人的責任報告單。依據既定目標指標、目標或標準量值,對照考核各責任中心的每一位責任人的實際工作指標完成情況。每期都要及時指出改進意見建議,為責任人如期完成預期質量費用指標任務。提供會計信息支持。
(三)質量責任的匯總分析和信息反饋
在每月、每季和年終,質量費用責任會計都要按照員工——班組——車間(工段)——分廠(分公司)——總廠(總公司)——企業集團的順序,加以匯總核算有關責任中心的報告單,并與目標或標準的質量費用指標對比、分析,研究。對每一層次的各個責任中心進行考核評定,指出對于每個責任中心改進經營活動的意見建議,提供質量費用責任會計信息控制系統的支持:并為下一階段的企業管理決策活動,提供責任會計信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