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休閑觀光農業是一種新型的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交叉型產業。本文通過對塘棲主要休閑觀光農業經濟一枇杷產業的發展狀況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分別從開發模式和空間布局兩個方面闡述了’塘棲枇杷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即認為塘棲枇杷產業一方面要進行資源整合和科學布局,走規?;缆?另一方面要結合旅游業,走休閑觀光旅游的道路。
關鍵詞:休閑觀光農業 開發模式 空間布局 塘棲
千年水鄉古鎮——塘棲。因枇杷而名揚古今中外。塘棲曾是我國四大枇杷主產區之首,這一著名特色優勢產品自情至今已有近1400年栽培歷史,從唐代起被列為貢品,品質和風味卓絕,堪稱枇杷的精品。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塘棲枇杷勝于他鄉,白為上,黃次之……”。
多年來,塘棲依托枇杷這一優勢品牌資源,結合旅游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近年來隨著余杭區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及工業化迅速推進,土地被征用,大批有種植經驗的農民轉行,塘棲枇杷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縮減,品質品種在不斷退化,塘棲休閑觀光農業主導產業——枇杷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其產品的提升和深度發展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一、塘棲枇杷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塘棲鎮的1.5萬畝枇杷,年產3000余噸,產值3000多萬元,總體上呈現產量低、產值高、發展不平衡的特點。近年來,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塘棲枇杷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亮點,同時也遇到諸多問題。
(一)塘棲枇杷產業的新亮點
1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檔果品的需求倍增。枇杷具有豐富的營養和良好的保健價值,受到人們的青睞,市場上出現量增價揚的走勢,尤其是“精品”枇杷,更是高價難求。果農的收入增加明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群眾種植枇杷的積極性。
2 塘棲涌現了一批枇杷種植企業?!稗r產主農業”必將取代“千家萬戶農業”,這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必然之路。塘棲近年來先后創建了“下橫頭枇杷農莊”、“游家塢枇杷農莊”和“琵琶(枇杷)灣休閑農莊”,在規?;N植、集約化經營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3 塘棲枇杷農家樂的興起,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枇杷農家樂由枇杷種植企業率先開啟,隨后種植農戶競相效仿,開展采摘枇杷、干農家活、吃農家飯活動。這一活動與居民要求到大自然中享受田園風光,體驗濃濃鄉情的潮流相吻合,其發展方興未艾。
4 品牌建設取得新進展。國家級證明商標,無公害產品,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等認證,是塘棲枇杷品牌建設進程中的標志性進步。連續10界枇杷節的舉辦,擴大了塘棲枇杷的宣傳面,提升了知名度。
(二)塘棲枇杷產業的主要問題
1 枇杷資源空間布局分散,集約化程度不高。塘棲鎮雖然有1.5萬畝枇杷,但枇杷經營戶太分散,基本屬于村村戶戶種植經營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集約化程度高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影響了競爭力。
2 城市化及工業化迅速推進,土地被征用,枇杷資源受到威脅。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村民由于看到土地被征用而獲補償的短期利益,失去了農業種植的積極性,導致大量有經驗的種植戶的流失,從而制約枇杷產業的發展。塘棲東部工業開發中將面臨著4000畝左右枇杷園被工業用地取代的問題。
3 周邊休閑觀光農業旅游帶來的競爭。余杭農業觀光旅游資源豐富,這幾年農業觀光旅游發展勢頭較好,發展速度較快。由于余杭區內其他鄉鎮多依托農業資源開展休閑觀光農業旅游活動,目標市場主要也是針對杭州及周邊市民,勢必和塘棲枇杷產業形成競爭態勢。
4 基礎設施薄弱,旅游接待能力差。除外部道路交通基礎較好之外,境內各枇杷農莊及觀光休閑園區的道路等級偏低,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均受到較大限制。旅游接待服務設施不夠,尤其是個體經營戶?;旧蠜]有服務設施,影響了接待能力。
二、塘棲枇杷產業的開發模式
(一)休閑觀光農業開發類型
1 觀光農園。郊區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休閑觀光農業開發的最一般類型,
2 農業公園。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
3 教育農園。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
4 森林公園。以林木為主,具有多變的地形,開闊的林地,優美的林相和山巖、奇石、溪流等多景觀的大農業復合生態群落,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旅游、野營、避暑、科學考察和進行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5 民俗觀光村。利用農村地區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風情,提供夜宿的農舍或鄉村旅店之類的游憩場所,讓游客充分享受濃郁的鄉土風情以及別具一格的民間文化和地方習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桂林的劉三姐景觀園。
6 市民公園。農民將一部分剩余土地出租給市民業余耕作,市民可以自己動手種菜、施肥、澆水、進行田間管理,還可以拿自己收獲的農產品參加各種展評活動。目前,這種公園在我國香港、臺灣地區比較流行。
(二)休閑觀光農業開發特征
1 資源主導性。因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農業資源和經濟狀況各異,各地休閑觀光農業發展類型與模式表現為多樣性。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閑觀光農業產品多是依托品牌農業資源發展起來的,如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觀園,東山縣鮑魚觀賞村,陽朔的萬畝金桔林,這些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獨具特色,成為國內旅游熱點。
2 產業集約性。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產業化、規?;殉蔀橐环N趨勢,通常以產業帶、產業園的形式出現。一方面有利于利用高科技進行現代化生產和統一管理,形成規模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與休閑觀光旅游相結合,高標準配備旅游基礎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避免了個體農戶服務設施跟不上,服務質量低下和因利益關系出現惡性競爭的局面,
3 功能拓展性。依托農業產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設施栽培、生態養殖、立體種養、有機農業等現代農業模式與旅游觀光功能相結合?,F代農業設施通過功能拓展,從原來單一的生產性功能,拓展到示范推廣、教育培訓、休閑觀光等多功能,使農業生產、休閑觀光與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機結合。
4 文化傳承性。主要表現為可使農村特有的生活文化、產業文化及許多民俗文化等通過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得以繼承,并創造出具有特殊風格農村文化。由于傳統農耕文明文化和休閑娛樂思想的侵浸,以及民俗習慣的凝聚力和文化的延續性,使得我國傳統的民間娛樂旅游活動具備很強的歷史延續性和文化展示性。如農村二月二鬧春社,男人們在野外賽田鼓、喝春酒,盡興狂歡;清明前后到田野鄉村去踏青;九月九重陽節登高賞菊花等。此外,民間龍舟競渡、棋類競技、武術、舞獅子等都在現代休閑觀光農業的開發中得到了保留和發展,使得農村優秀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三)塘棲枇杷產業的開發模式
從資源主導性來看,塘棲枇杷在規模、質量、知名度上具有絕對優勢,依托枇杷品牌資源,是塘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主方向。
從產業集約性來看,塘棲枇杷應該改變目前“千家萬戶”經營局面,走符合市場趨勢的集約化發展道路。通過資源整合。轉變思路,打造大規模的枇杷產業帶、產業園、專業村或特色村。
從功能拓展性來看,塘棲枇杷應深化產業鏈,增加延伸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與休閑產業結合,進行功能拓展,集中打造枇杷種植、深加工、研發、教育、會議、度假、養生、農家樂等為一體的復合功能區。
從文化傳承性來看。塘棲社會文化資源豐富,在做大做強枇杷產業的過程中,應該融合古鎮文化、運河文化、蠶桑文化、美食文化。
因此,塘棲枇杷產業的發展模式可參考國內外休閑觀光農業發展類型和特征,總體上應體現資源主導性、產業集約性、功能拓展性、文化傳承性,即采取“枇杷產業獨大(產業帶、產業園、特色村),融合歷史文化(古鎮文化、運河文化、蠶桑文化、美食文化),復合功能區(枇杷種植、加工研發、教育會議、休閑度假、康體養生、農家樂活動)”的開發模式。
三、塘棲枇杷產業的空間布局
(一)布局思路
1 區域一體。對接發展。通過營造運河水鄉·枇杷風情帶與仁和鎮枇杷產業園對接,形成枇杷產業區域一體的發展格局。
2 整合資源,規模發展。依托現有枇杷資源分布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走園區化、專業化、精品化的發展道路。
3 借勢造勢,聯動發展。借古鎮文化、運河文化之歷史,超山梅花之名氣,進行造勢,對接布局,聯動發展。
(二)空間布局
根據塘棲枇杷資源分布條件和可開發能力,塘棲枇杷產業形成“兩帶、三區”的發展格局。
“兩帶”即兩條枇杷產業帶。一為運河水鄉?枇杷風情帶:依托運河,利用運河,展示運河,在兩岸布置寬100-300米不等的枇杷生態群落,融合運河水鄉風情及歷史文化,形成連續性的、規模足夠大的枇杷產業帶,并與仁和鎮枇杷產業園對接,形成區域一體,互動格局。二為古鎮,超山,蠶桑,枇杷風光帶:依托09省道,整合現有枇杷資源,道路兩側布置寬100米左右的枇杷生態群落,連接南部超山風景名勝區、中部塘棲古鎮區和北部蠶?;?,打造一條連續的枇杷風光帶,以展示枇杷風光、古鎮風貌、超山梅花、蠶桑文化之路。
“三區”即三個枇杷園區。一為琵琶灣·枇杷園區:古鎮、運河以北發展精品枇杷園區。融合蠶桑文化,建立蠶桑養植加工基地,以展示蠶桑文化;借千年古鎮、運河水鄉之勢,吸引眼球,打造人氣園區:旅游服務中心依托琵琶灣生態農莊:邵家壩、塘北發展為枇杷特色村:建立枇杷研發基地:開展枇杷農家樂康體養生活動。二為西太洋·枇杷園區:由于受到東部工業園區的影響,姚家埭、李家橋等村的大部分枇杷資源將遷移,結合西太洋生態濕地布置環洋枇杷園區,以保護枇杷原產地,同時結合濕地景觀構建工業區“綠肺”。三為丁山湖?枇杷園區:以丁山湖、北太洋、洪沉頭生態濕地為核心,構建江南水鄉風貌特色的精品枇杷園區,并借超山風景名勝區之勢,形成功能互補,錯位發展。丁山湖東岸布置旅游服務中心,取名丁山湖生態農莊:宏蹯村發展為枇杷特色村;建立農科知識教育基地:發展水上休閑娛樂項目;開展枇杷農家樂康體養生活動。
四、結論
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塘棲枇杷面臨的既是威脅,也是機遇。一方面可以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通過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形成枇杷產業帶、產業園和特色村“點、線、面”結合的發展格局,使塘棲枇杷產業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可以制定有效的發展模式,通過招商引資、政府引導、農戶參與等方式,建立一批高檔次的現代枇杷園區,結合旅游業,走休閑觀光旅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