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夜曲中的綜合性的旋律是把豐富的聲樂音調、器樂音調與生動的宣敘調性的表現力結合在一起,它無疑是現實主義風格,具有現實主義音樂語言藝術性。肖邦是音樂文化史上最偉大的旋律作家之一。肖邦所處時代的藝術追求個性、感情的釋放。他天才地、完善地把自己豐富的情感充滿在音樂中,首先用旋律給以充分體現。肖邦夜曲那種無與倫比的動人魅力,首先是從旋律中表現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肖邦的夜曲之所以能夠讓聽眾產生共鳴,主要是他那感人至深的,無比優美迷人的現實主義的音樂旋律。旋律是音樂的靈魂,在肖邦的夜曲中,旋律是最主要、最有力的表現手段。作為肖邦夜曲中主要載體的旋律,是始終被他作為整個作品創作方案的出發點來對待的。
一、聲樂性
凡是以從容不迫的流暢急進為主,音程比較容易唱的旋律(或旋律的片斷),我們聽起來都是歌曲性的、聲樂性的。聲樂化是肖邦夜曲旋律典型的風格特征。真摯、熱情、寬廣如歌,柔和富于表現力,旋律音調極其多樣化是肖邦夜曲聲樂化旋律的特點。
由于受意大利歌劇裝飾性很強的“花腔”影響而創作出來的旋律,是肖邦夜曲中典型的聲樂化旋律。裝飾音、顫音是肖邦貫用的“鋼琴花腔”手法之一。獨特的裝飾音、精巧細膩的音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是旋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恰到好處的裝飾音、顫音給原本就感人的旋律又增添了幾分色彩。肖邦式聲樂化旋律和古典主義作曲家的表現方法是很不同的。肖邦夜曲中所用的裝飾音與那種音域狹窄、緊緊圍繞著主要音的古典裝飾音是有很大區別的:肖邦在旋律中運用豐富的裝飾音來發展樂思,把如歌的旋律進行加花裝飾,在音調基礎音的四周圍繞著精致、曲折的裝飾“花紋,使其成為旋律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一種完全新穎的裝飾音運用手法。在夜曲中,肖邦的感受不同,使用的裝飾音也不同。肖邦夜曲中裝飾音種類大致有以下幾種:利用裝飾音進行旋律的變奏;純粹的帶裝飾音的旋律近似于古典裝飾音;不同音程的雙音或八度雙音經過句 ;級進音群;隨意變幻的經過音。這些不同類型的裝飾音不僅僅表達了作者細微的感情,同時也大大拓寬了鋼琴音樂的表現手法。極大地豐富了肖邦夜曲聲樂化旋律表現手法。這種裝飾性的聲樂化旋律與前四小節未加裝飾音的旋律相比較,并未顯繁瑣、冗贅之感,更凸顯旋律華麗之感,顯現出肖邦早期旋律中常見的裝飾性段落常常具有某種追求絢麗色彩的傾向。
正是這種與歌劇基礎的密切聯系使肖邦的裝飾音具有特殊的性質。雖然它是略帶一些器樂的,但卻更具有聲樂性,這是一種“鋼琴花腔”。用李斯特的話說,肖邦的音樂“裝飾音很華麗,但并不妨害基本旋律線的優美”。在肖邦的夜曲旋律中,裝飾音是對主要思想的“補充”,從來也不會流于“空洞無物”。正如馬捷爾所指出的:肖邦的裝飾性變奏大大加深了旋律音調的表現力,同時還促進了旋律的川流不息的性質。
民歌是肖邦創作聲樂化旋律的另一重要的源泉,在他的夜曲中,有典型的民族風格的旋律。波蘭民歌旋律特點是悠長、寬廣如歌。被肖邦應用到夜曲的聲樂化旋律中。
二、器樂性
凡是有難唱的比較復雜的音程,有大的跳進、有急速的華彩或半音進行的旋律,我們聽起來都像器樂性的。肖邦夜曲中的旋律雖然具有很強的聲樂性(歌曲性),但肖邦夜曲作為一種器樂作品的體裁類型,器樂化仍然是其重要特征。
首先,采用大量的半音對旋律進行雙音處理和裝飾音處理,從而使旋律線條格外柔順平滑,美妙精微,富于樂器的表現力。半音化是肖邦夜曲器樂化旋律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此來變化和發展他的主題。例如《降D大調夜曲》OP27NO.2中主要曲調的三次不同的陳述即可看出,通過很多富有表情的半音性裝飾的變化,改變了旋律的整個情緒和氣息。
其次,大量運用三、六、八度加強旋律,增強旋律的表達力度。例如OP9NO.1(20-51小節),中段八度音型段落潛藏著肖邦青春如長的欲望,極具誘惑力,在力度上也不斷變化,反映出肖邦在當時起伏不定的心情。OP27NO.2作品中右手的三、六度旋律音程的變化,如同五顏六色的彩蝶在翩翩起舞,也像光芒四射的寶石在熠熠閃爍,展現出了絢麗沉吟轉換為八度號角式的音調,持續漸強,出現樂曲的第一次高潮。
再次,旋律達到高潮時,常常用十度或十度以上的跳進帶出一串下行裝飾旋律來表達呼之欲出的情感。使得肖邦的旋律優美動人而與眾不同。例如Op9No2基本主題a(1-4)四個小節:旋律柔美如歌,左手用低音加和和弦的三連音伴奏,令人有一種恬靜、安謐、充滿幸福之感。主題a旋律線條起伏很大,大跳是個重要因素,這個主題經過多次不盡相同的變奏,在全曲中共出現a1(5-8)、a2(13-16)a3(21-24)三次,a4(25-28)雖是從新的樂匯開始,但整個a4明顯地蘊藏著a的音調,這時它已起著結束段落的作用。把a1,a2,a3,逐個小節對照就會發現大跳為加花裝飾埋下了伏筆,給三次變奏再現留下了伸展的空間。
最后,肖邦運用了許多裝飾性以過句和急速的華彩來對基本旋律的線條進行裝飾加花,使主題總是以不同的效果多次出現。
三、聲樂性與器樂化的交織與融合
在波蘭的民間生活中,聲樂和器樂都同樣盛行。波蘭民歌是單聲的,并且常常有不復雜的伴奏。器樂的音調常常滲透到波蘭的民歌中。肖邦夜曲旋律的聲樂性與器樂化特征不可能總是分離的。它們常常互相交織與融合在一起,并存在于同一個旋律之中。但在肖邦夜曲中最常看到的是:在肖邦的夜曲中,器樂的音調好像是從旋律的純歌曲的因素引申出來的,而器樂化又擴展了聲樂化旋律的音域空間,使得旋律線起伏幅度非常大,經常在極短促的時間內超過兩個到三個八度以上的音域范圍,大大增強了聲樂化旋律的表現力。
在肖邦夜曲中器樂的音調為聲樂的音調所代替。但最常看到的情形是肖邦夜曲中有許多旋律是歌曲的音調自由地轉為器樂的音調。肖邦很喜歡在回到主題時,用它的新的變體來豐富它,旋律由如歌的、廣闊的曲調自然地轉為帶有器樂般裝飾音的華彩音型,使主要樂思得以豐滿、華麗的裝飾和補充。
緊接著發展成為含有豐富的裝飾性變音的典型的器樂化的華彩音型。
四、宣敘調性、朗誦調性
宣敘調性、朗誦調性也是肖邦夜曲綜合性旋律特點之一。肖邦夜曲的旋律常常是在說話,而且這說話也像它們歌唱那樣富于表現力。肖邦夜曲的宣敘調性與意大利歌劇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肖邦把當時歌劇中的許多因素通過巧妙的方式吸收到了自己的創作中,他借鑒了歌劇宣敘調的旋律特點,使自己的鋼琴旋律也具有宣敘調和朗誦調的性質。貝爾查指出波蘭的沉思曲是肖邦的敘事曲性宣敘調的源泉。
低音部深沉的八度進行、中聲部凝重但疏散的和聲節奏,嚴整均勻的伴奏、奏出由弱拍開始,帶有留音和復節奏的生動而富有表情的宣敘調性旋律,使哀痛抒情的旋律更添莊重色彩。
(作者簡介:崔偉,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