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以管理層平穩過渡著稱的匯豐, 這一次董事會主席葛霖的突然離職卻讓人有些始料不及。
這是一場超出市場和投資者預料的內部人事震蕩。
作為在金融海嘯中唯一不用出手相助的國際金融大行,匯豐銀行的優良管理能力不僅表現在業務上,更表現在人事及公司治理上。然而,對素以管理層要職平穩過渡著稱的匯豐來說,這一次其董事會主席葛霖的突然離職卻讓人有些始料不及。
9月7日,葛霖表示將接受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的邀請,從2011年起出任內閣貿易及投資大臣,并將于2010年12月3日從匯豐董事會離任。葛霖“棄商從政”的消息傳出后,關于新任主席任命的各種猜測就開始漫天飛舞。如盛傳本安排未來出任主席的獨立董事約翰·桑頓遭匯豐內部反對、行政總裁紀勤威脅離職等,令匯豐內部的人事更替淪為宮闈劇集,人人議論紛紛。
9月25日凌晨,匯豐集團最高層人事角力終于塵埃落定。匯豐銀行發布公告稱,現任投資銀行業務主管歐智華將接替紀勤出任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范智廉將接替葛霖出任董事會主席。
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匯豐在歐洲、亞太地區、美洲、中東及非洲8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支機構,在倫敦、中國香港、紐約等證券交易所上市,是香港恒生指數最大權重股。然而,其內部爆發了如此激烈的人事沖突,不禁讓市場為其未來的發展捏了一把汗。
不過,匯豐并不是近幾周來唯一發生高層變動的銀行。同在英國的巴克萊銀行此前也出人意料地突然提升全球薪酬最高的“賭場銀行家”鮑勃·戴蒙德,任命其從明年起擔任巴克萊銀行首席執行官。
“銀行變動近期會常態化,美國、歐洲對于金融業的監管都在加緊,經營策略要改變,政策要應對,人員更換就是必然的了。”中信銀行總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那么對于匯豐來說,新高層上任以后,如何才能修復匯豐良好形象以重新贏得市場的認可?未來銀行業游戲規則會發生哪些改變?
緣何洗牌
匯豐的高層人事更替,不過是匯豐應對當前經濟和金融形勢的適時之舉。
任何國際級企業高層的人事更替,內部都免不了激烈的人事角力,匯豐的內部紛爭原也無可厚非。然而,在投資者和分析師們看來,雖然匯豐此前一直有籠里斗的傳言,但這一次實質性的巨變仍顯過于突然。
有分析師評論說,“小道消息不休就已經與匯豐的國際頂級大行身份不符。匯豐這次在最高層人士更替上,是未出閘先脫腳,令其向來出眾的管理聲譽蒙污,損害了集團的品牌名聲。匯豐需要在企業管治與業績上爭取成績,挽回投資者的高度評價。”
當然這只是分析問題的一個角度,也有分析師認為,匯豐的高層人事更替,不過是匯豐應對當前經濟和金融形勢的適時之舉。“匯豐在新興市場擴張較多,導致其發達國家主戰場業務相對較少,因此在金融危機中受損較小,但匯豐在發展上還是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業務模式上,需要尋找一些新的增長點和增長區域;比如新興市場業務的脆弱性;另外,歐美的銀行在金融危機中收縮戰線以后,怎么去搶一些發達國家的市場業務,也是一個問題。因此可以說,這種戰略調整的需要是匯豐換人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長江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劉俊分析說。
除了內部原因,劉俊認為,外部壓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當前歐美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大,監管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在資本金和風險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在投資、業務等方面的要求也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除此以外,次貸危機以后,很多業務也發生了變化。各國的復蘇程度不同,也會對銀行的運營產生影響。“在內外環境的推動下,匯豐出現這樣巨大的人事變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則對范智廉和歐智華這對新搭檔表示了歡迎。雖然有些事出突然,但范智廉和歐智華都是匯豐銀行老將,熟悉匯豐銀行遍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復雜業務。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次人事調整不會改變匯豐的一貫戰略。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戈登就表示,歐智華的任命不會使匯豐的發展策略有任何改變,它仍是一家將未來業務集中于亞太地區的全球性銀行。
摩根大通更是直接發報告繼續唱好匯豐。其在報告中稱,市場應專注三點:繼任人選為集團內部人士;范智廉備受尊重,而升任主席一職將有助鞏固其地位;集團的投資銀行業務將再受注視。故摩根大通維持匯控“增持”的投資評級,現價相當于2011年每股資產凈值預測1.2倍,以及股本收益率預測13%,其資本狀況在巴塞爾I I I協定中,仍是歐資銀行中最強之一。
不過,葛霖的出走卻加劇了市場對于匯豐是否會繼續致力于在英國發展的猜測。
反對整頓
他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銀行被“四分五裂”,相反會想方設法地幫它增加投資。
就在匯豐銀行高層突變的同時,巴克萊銀行也發生了高層變動,而這兩個事件都正好發生在英國政府就大型銀行是否應該拆分進行調查之際。這使得關于“銀行業在倫敦的未來”的熱議升溫,因為巴克萊與匯豐銀行的新掌門人必將在銀行改革問題上與政府直接相對。
9月底之前,英國政府任命的獨立銀行業委員會將提交其首份報告,內容涉及是否有必要對那些既擁有傳統零售銀行業務又從事投行業務的大型全能銀行進行拆分,包括如何拆分等問題提供建議。
匯豐顯然不愿意看見英國新的銀行改革導致其最賺錢的投行業務被剝離出去,此番葛霖離職,就讓外界對于匯豐會否將總部撤出英國基地議論紛紛。實際上,在匯豐之前,巴克萊和渣打銀行在8月時就已經發出信號,如果被威脅拆分,就可能會考慮把總部遷去亞洲或美國。
眾人熟知的是,英國商務大臣凱布爾一直倡導零售銀行與投資銀行分割,而堅決反對這樣做的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自然就成了凱布爾“整頓”的對象。對此,歐智華本月初曾表示,如果英國政府銀行業委員會認定匯豐這類大型金融集團應當拆分商業銀行業務和風險更高的投資銀行業務,匯豐可能把總部遷至國外,意指香港。
目前,有報道稱,匯豐銀行已經著手策劃將總部遷至香港的具體事宜,而渣打銀行的總部雖然繼續駐扎在英國,但業務重心已經開始逐漸轉移。巴克萊銀行的利潤主要來自美國市場,如果政府繼續堅持拆分銀行,那么巴克萊銀行的新任首席執行官鮑勃·戴蒙德將會說服股東,然后將重心轉移到美國。
不過,凱布爾對于拆分銀行的態度很堅決,曾誓言要力推拆分大型全能銀行的工作,即使在國際間得不到響應,也要在英國一力推行。現在,被市場廣泛認為是“犧牲最大的人”的葛霖就是要去凱布爾的商務部就任貿易與投資國務大臣。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我打賭“傳教士”可以拯救銀行業》的專欄文章,該文作者指出,葛霖的離職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英國銀行業的復原,“他寧愿舍棄高報酬且自由自在的銀行高管工作,而投身政府成為一名處處都要受約束的顧問。他之所以會做出這樣令人驚訝的決定,旨在幫助聯合政府提升國內投資和推進出口。當然,他還要兼顧英國的銀行業。”
如今,葛霖投身政界,有評論家認為,他的這一舉動或許可以穩定匯豐銀行義憤填膺的情緒,也可能影響政府拆分銀行業務的決定。畢竟,對于一個掌管著政府國內投資的官員來說,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銀行被“四分五裂”,相反會想方設法地幫它增加投資。
2010 年9月15日,倫敦,匯豐控股集團董事長葛霖在英國保險協會投資大會上講話。葛霖即將卸任匯豐控股董事長一職,出任英國貿易及投資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