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中國貴族的演進史, 對于理解現代社會中的一些模糊現象,大有幫助。
嘉賓|梁小民清華大學EMBA特聘教授
何德章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
新版《紅樓夢》的熱播,將“賈史王薛”所代表的中國專制集權時代的貴族標本,再次推到了世人面前。
自唐以后,中國古代的世家大族,從發跡到衰落,大都描畫著相似的曲線:為政權立下功勞-獲得爵位、官位-傳到后代-逐漸邊緣化-后代良莠不齊-繼續邊緣化-毫無影響……如同“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一樣,中國貴族、世家的傳承也頗為短命。相比之下,倒是歐洲至今尚有眾多余存的世家大族。
中國歷代,貴族的力量有多重要?貴族是中國發展的阻燃劑,還是助推劑?反思這些,對于理解現代社會中的一些模糊現象,或有幫助。
貴族在古代
一個家族想要大富大貴,就要靠近權力——要么自己當皇帝,要么獲得皇帝的首肯。
主持人:古代,大多數中國式的貴族家庭都循著同樣的曲線,盛極而衰。你是否認同?
梁小民:對比古代的中國和歐洲,貴族的發展曲線完全是相反的。中國歷來是公有制,中央政權最強,只有皇帝才真正掌握一切,皇帝可以把好東西賜給有用的人,也可以隨意剝奪。一個家族想要大富大貴,就要靠近權力——要么自己當皇帝,要么獲得皇帝的首肯,有權才有一切。
而歐洲的貴族是靠自己的財產、領地立身。歐洲大家族的興起首先要創造自己的財產。這個財產可能是打仗獲得的,或者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地奇家族,靠經商獲得。有了財產家族成員才能進入政界,獲得權力。家族成員失去官職,身后還有領地與財產。而且,歐洲的私有制法理傳統比較強。德國有一句話,叫做“風可進,雨可進,皇帝不可進”,意思就是貴族的領地、財產所有權,皇帝無權干預。所以,演進到現在,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是輪流坐莊模式,政府決策也是協商決定。
何德章:在中國古代,如果皇室之外的家族長期保持財富與特權,那就會和中國的專制集權政體不相容。皇權必定要遏止貴族勢力的過度膨脹。
漢武帝時,就規定資產300萬錢以上的家族必須遷離家鄉到京城附近居住。漢代“世族”、魏晉南北朝“士族”,憑借文化壟斷而長期富貴,“王謝”家族就是如此。唐宋之后,經濟發展,印刷術普及,社會底層的人得以學習精英文化,并可以通過科舉躍升到上層社會,世家大族元氣至此大傷。
張鳴:我倒是認為,中國沒有“貴族”的傳統。在中國古代,皇帝更多的是希望天下每個家庭都能自給自足,不要有太大勢力。但是皇帝需要有人做事,做事的代價就是給這些人一些利益,于是這些人就成了貴族。從“皇帝”這個稱號出現之后,皇帝就一直在和各式各樣威脅其統治的勢力博弈,貴族只是其中之一。
明清時期,皇室家天下的法理基礎深入人心,知識分子和全社會都心甘情愿維護皇室統治,一旦有貴族做大,全天下都口誅筆伐。如果家族勢力稍微強大,皇帝隨便找個借口就可以抄家,甚至滿門抄斬。正是這套制度,讓明清兩代王朝都延續了兩百年以上。
權貴資本在近代
在中國,一個家族想要成為真正的富豪,必須先解決權力尋租的問題,無一例外。
主持人:1840年以后,中國逐漸走向現代化,資本的力量逐漸強大,商業勢力興起,貴族緣何仍然不能長久?
梁小民:近代,“權貴資本”概念產生。胡雪巖、盛宣懷,包括孔祥熙、宋子文這些人都屬于這個范疇。這些家族的興起和衰亡基本上也是和政治緊密聯系的,所謂“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即便在現代社會,一個家族要大富,必要條件就是要官商結合,靠自己的奮斗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全世界都是如此。
官掌握資源,成本最低。但是,完全靠官也很危險。晉商票號輝煌的頂點就是搭上慈禧太后這條線。于是,清政府給西方各國的戰爭賠款,最終全部由地方政府交到晉商票號,由票號交給外國銀行。晉商票號還借給清政府很多錢。但清政府一倒臺,借出去的銀子都成了壞賬,晉商票號從此衰落。同樣,胡雪巖真正大富靠的是左宗棠,左宗棠一倒,胡雪巖必然要倒。
張鳴:實際上,權貴資本的勢力增強也有其偶然性。從民國成立到抗日戰爭之前,民營資本的勢力一度非常強大。那時候,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不太高。一紙批文就賺大錢的事情很難實現,因為政府沒那么大能力。后來,抗戰爆發,隨著政府對各類資源加強控制,權貴資本勢力才得以急劇膨脹。
貴族的魔咒
家族的后代基本不用付出辛苦就可以得到一切,所以,他們的能力往往在退化。
主持人:中國貴族無法長久富貴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梁小民: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
外部原因是,中國社會的確沒有貴族生存的好土壤——集權制度太厲害,導致私有財產得不到保障。所以,一個家族要想成為大貴族,一定是要進入所謂的核心權力圈。但是,政權在不斷更新,代代都能留在核心權力圈的難度很大。如果家族離核心圈越來越遠,必然走向沒落。
內部原因是,一個家族的長久富貴,對這個家族的后代有很高的要求。要承認,引導家族發跡的一代人都是冒著很大的風險,把腦袋拴在腰帶上,才進了核心權力圈,他的能力確實比一般人強。而家族的后代基本不用付出辛苦就可以得到一切,所以,他們的能力往往在退化。
主持人:貴族有沒有長盛不衰的法門?
梁小民:權力好比一根拐杖,當一個家族靠它成功以后,就對它有了依賴,如果他們最終能把拐杖甩掉,靠自己的經營能力站住,就能長久富貴。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靠權力發跡以后,戰略眼光不凡,做金融,鐵路,然后又做資源。如今,他們對權力的依賴性已經很弱了。權力并不能夠保證一個家族的長久繁榮。尤其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以后,官的權力應該越來越小。
代代都能留在核心權力圈的難度很大。如果家族離核心圈越來越遠,必然走向沒落。
梁小民:權力好比一根拐杖,當一個家族靠它成功以后,就對它有了依賴。
何德章: 唐宋之后,經濟發展,印刷術普及,社會底層的人得以學習精英文化,并可以通過科舉躍升到上層社會,世家大族元氣至此大傷。
張鳴:明清時期,皇室家天下的法理基礎深入人心,知識分子和全社會都心甘情愿維護皇室統治,一旦有貴族做大,全天下都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