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嚴重的膽結石、膽囊炎、膽囊息肉等,切除膽囊可能是不得不做的選擇。膽囊切除后,營養補充十分重要。不少患者一方面擔心,切除膽囊后消化功能會下降;另一方面,又用喝鯽魚湯等“土方法”來強化進補。這些“土方法”有效嗎?如何進補才科學呢?
膽沒了,不可怕
擔心切除膽囊后消化功能下降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事實上,膽囊本身并不是消化器官,也不產生膽汁,只是儲存膽汁,間接幫助消化。而且不少患者的病變膽囊已無功能或功能下降,如不“壯士斷腕”,不僅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發膽絞痛或急性膽囊炎,甚至發生癌變。對他們而言,切除病變膽囊后反而有助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當然,手術會引起消化道調節功能的暫時失衡,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修復,但總體而言對健康無大影響。患者出院時最好向主管醫生詳細詢問注意事項。出院后,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適當多下地活動,比如散步、做簡單家務等。
少量多餐,低脂飲食
進行開放式手術后,營養補充十分重要,膽囊切除術后也是如此,不過,在不同時間段,進補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 術后頭2天,絕對不要進食,宜用靜脈滴注的方式補充營養。
◇ 術后第3天起,可根據患者身體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藕粉、果汁等,隨后再逐漸改為脫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棗泥米糊以及面食等。
◇ 術后1個月內,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
◇ 術后1個月后,可加強必要的營養補充。
一般來說,術后人體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逐漸適應消化的需要。在這段時間里要少吃多餐,每天以4餐為好,每餐應七八分飽,烹飪時最好采用清燉、蒸煮、煨湯等方法,盡量少用調味品,并選擇易消化食物。每天應吃點玉米、小米、甘薯、燕麥、蕎麥等粗糧,以促進膽汁排泄;蔬菜攝入量應大于500克,水果至少2種。動物內臟、蛋黃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限制食用,每周最多吃4只雞蛋;減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開心果等;還要避免食用海藻、海鮮,忌煙酒。但可以喝些酸奶,適當運動。術后半年如身體恢復較好,可少量逐次添加脂肪食物,以不造成腹部不適和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為標準。
芝麻糊、阿膠、紅棗、鯽魚(湯)等,是民間熱捧的幾種補品,也確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和滋補作用,患者可適當選食。“喝了鯽魚湯,傷口好得快”,這樣的說法雖然并沒有明確科學依據,但鯽魚營養全面,含蛋白質多,脂肪少,易消化吸收,每百克鯽魚肉含蛋白質、脂肪各13克,并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它是不錯的補品,對愈合傷口肯定有一定幫助。
出院后進補是必需的,但總體而言,除少數身體比較虛弱的人以外,“無膽”之人只要合理進食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營養。
編輯/李宇杰liyujie@jtyy.com
相關鏈接
西南醫院康復科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科,是全軍唯一的創傷康復治療中心、重慶市工傷康復定點醫療機構、西南地區唯一的康復醫學博士授權學科,主要開展的康復治療項目有:四肢骨關節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腦中風及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后截癱、四肢癱,以及疼痛治療,燒傷后瘢痕治療等。專家:吳宗耀教授、劉宏亮主任等。專科門診:周一至周日。預約咨詢電話:023-6876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