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出現關節腫大、紅腫、疼痛、無法正常彎曲伸直等癥狀和體征。中醫認為是風、寒、濕、熱邪乘虛侵入人體,滯留于經絡、肌肉、關節等部位,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它又有行痹、著痹、痛痹和熱痹之分。
行痹主要表現為肢體關節疼痛、疼痛游走不定,關節無法正常彎曲伸直,或見惡寒發熱。
白術15克,防風12克,甘草1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雞血藤20克,秦艽12克,防風1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防風12克,羌活、獨活各10克,當歸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著痹主要表現為肌膚麻木,肢體疼痛重著,痛處固定,活動不便。
蒼術、白術各15克,羌活12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老鸛草、豨薟草各3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服,連服7天一般即可見效,見效后仍需再服7天。
桂枝10克,川芎6克,威靈仙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痛痹主要表現為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烈,痛處固定,關節無法正常彎曲伸直,痛處皮膚不紅,遇熱時疼痛緩解,遇冷時疼痛加劇。
獨活、羌活各12克,北細辛3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羌活12克,秦艽15克,防風、川芎各1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海桐皮15克,桂枝10克,海風藤2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艾葉50克,海風藤30克,乳香、沒藥各10克。煎水熏洗疼痛關節,每日1劑,早晚各熏洗1次。
熱痹主要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痛處不可觸摸),或有發熱怕風、口渴心煩,癥狀日輕夜重。
蒼術15克,黃柏12克,牛膝3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生石膏30克,甘草6克,粳米20克,知母10克,桂枝12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防己、蠶砂各10克,連翹15克,薏苡仁3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蒼術、黃柏各10克,忍冬藤3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