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23時,在央視《情系玉樹,大愛無疆——抗震救災》晚會上,一位年輕人舉著一張手寫“曹德旺、曹暉1億元”的紅牌走上臺,宣布父親曹德旺和他為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資1億元,并為西南五省旱區捐資2億元。
這張僅八個字的手寫紅牌上的捐款,開創了中國慈善史上款項最大的個人捐款紀錄。
曹德旺、曹暉是誰?為什么捐這么多錢?網上當時就有人發帖詢問。甚至有網友稱他們是“爺們中的爺們”、“華夏最牛父子兵”。
曹德旺是誰?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車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曹暉,曹德旺之子,福耀集團總裁。
曹德旺為什么這么有錢?
曹德旺說:“我之所以能贏,要感謝我是從零開始。”他14歲初中沒畢業即因家貧輟學當放牛娃,之后賣煙絲、販水果、修自行車。1983年,鎮上做水表玻璃的鄉鎮企業虧損,曹德旺接手承包了下來,當年就扭虧為盈。
但曹德旺不滿足做水表玻璃。他發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進口汽車涌入中國,而汽車維修玻璃基本上依賴進口,一片生產成本僅需一百元左右的玻璃進入中國后價格高達幾千元。曹德旺想,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生產的汽車玻璃。
1987年,曹德旺押上自家的房子聯合11個股東集資627萬元,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一家一家去賣,那個時候做這個,跟乞丐沒有什么兩樣,全中國做汽車零部件的人都認識我。”后來,曹德旺赴芬蘭買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于是福耀一下站到了中國汽車玻璃生產的頂尖位置。“我們要為中國人做一片自己的汽車玻璃,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的智慧。”
“我剛做的時候,一塊擋風玻璃成本大約百元人民幣就夠了,我可以賣到1500元~2000元一塊,所以當時有人說我不是在做玻璃而是在印鈔票。”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維修市場上的日本汽車玻璃已銷聲匿跡。
1991年,政府拿福耀做試驗公開發行股票,當時社會和公司上下對股票都一無所知,誰都不愿掏幾千上萬元現金去買幾張花花綠綠沒用的紙。曹德旺求爹爹告奶奶地勸說企業內外稍有點錢的人買了股票。然而兩年時間內,許多股東聽信社會謠言說股票上不了市,這只是曹德旺圈錢的把戲,于是紛紛要求退股。無可奈何,曹德旺只好大規模借錢回購股票。他原本只占福耀玻璃極少一點股份,這一退,他和他的家族一下子占了65%。1993年6月,福耀玻璃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價從2元猛漲至50多元,曹德旺一夜變巨富!而那些退股的人則在家里哭天搶地。
“我發財,其實都是他們逼的。”曹德旺苦笑兩聲,一臉孩子氣的無辜。
2001年,美國PPG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對中國福耀進行反傾銷調查。消息傳到國內,曹德旺怒發沖冠:“我沒有傾銷,我一定要打官司!我要告訴全世界美國人是怎樣不公平!”曹德旺砸下300萬美元請了國際律師。長達三年的馬拉松官司在2004年以福耀的勝利告終,震動世界。這場官司非但沒將福耀從美國掃地出門,相反使得更多的美國汽車制造商上門訂貨,曹德旺便在美國建了分廠,由兒子曹暉坐鎮。
如今,福耀玻璃銷量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三。你沒見過曹德旺卻一定見過他的玻璃,因為國產汽車每兩輛就有一輛鑲著福耀玻璃。
曹德旺為什么捐那么多錢?
1998年特大洪水,曹德旺率福耀集團捐款400多萬元;
2002年,他出資240萬元,將平潭縣一個貧困村的村民從不毛之地遷到適合居住的地方;
2006年,他捐款247萬元用于援助閩北特大水災;
2007年,他成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曹德旺助學金”,每年為該校300名優秀貧困生每人頒發5000元,定向定額捐贈10年;
2008年,他捐款300萬元支援南方雪災災區重建;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發動全集團捐款,共捐款1300萬元;
2009年、2010年,他出資205萬元,用于福清市“三孤”人員的安置;
2009年,他公開宣布將捐出自己所持福耀玻璃股票的近60%——當時市值38億元,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
2010年,向玉樹地震災區捐贈1億元,向西南五省干旱災區捐贈2億元。
時至今日,曹德旺的捐款清單數額越來越大。他為什么這么“熱衷”捐款?
“我年輕的時候吃過太多苦,所以知道貧窮是什么滋味,它能從精神上到肉體上摧殘人、折磨人。那時候在山上和人一起干活,我看到人家抽煙我也想抽煙,跑回去問老婆你有沒有錢,她到抽屜里頭找了半天,只找了兩分錢出來。”
“有一年春節,到了大年三十,我口袋里沒有錢,什么年貨都沒準備。后來想到有個客車駕駛員借我10元錢沒還,我就到車站去攔他,把錢討回來后才買了些年貨回家過年。”曹德旺頗為感慨地說,“我知道沒錢過年的滋味,所以2005年1月主動去‘救年’。”他和福州市領導一起到農村給孤寡老人送紅包,每人300元,一次送了70萬元。
“這就是我天生的性格吧。”曹德旺透露了年輕時的一個故事:“那時,我才30多歲,剛剛承包一個磚廠。一天,我的老師問我,能不能為學校捐贈一批課桌椅?我答應了,幾天后就給學校送去了2000多元。但老師不知道,那筆錢是我借來的。我的廠子才開張,還沒有進賬呢。”因為這件事情,曹德旺被同村的人取笑。“他們覺得這明顯是犯傻,但我自己很開心,我就喜歡這種有錢大家一起花的感覺。”
“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國家富強,社會和諧。這不是講官話,如果一個地方不和諧,你想住都住不了!我賺了這么多錢,就要讓它回到社會上,為國家發展作貢獻。”
慈善是一家人的默契
在2009年決定捐出自己所持福耀玻璃大部分股份前的家庭會議上,曹德旺這位強硬的企業家一改平日形象,溫和地對兒女們說:“爸爸這么大年紀,準備退休了。你們自己要努力,不要指望我留很多財產給你們。”
兒女們都表示贊同,這讓曹德旺很感慨:“這次捐款如果說曹德旺境界高,那我的子女境界更高。因為我已經六十幾歲,不需要錢了,而他們是需要錢的。”
曹德旺認為,社會財富分配應該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分配靠法律,第二次靠政策,第三次靠慈善。慈善實際上是對財富分配的一種調節,對政府來說也是減輕壓力。現在,國家允許個人參與慈善,是一種進步,也體現了對企業家的尊重。
曹德旺還自嘲地說:“我這一輩子,一是貪吃,二是貪杯,有這兩樣就夠了。我家里有一個貔貅,嘴巴大大的,像我一樣。我叫人在貔貅屁股上開了一個洞。要是光進不出,光吃不拉的話,他就會脹死掉了。人不要只進不出。嘴巴大,體現你的能力,屁股上洞的大小,體現你的人品、人格。”
成了財富階層,曹德旺還能從與草根打交道中找到樂趣。他喜歡穿便服到街上大排檔吃小吃,和小老板聊天,“他們起早摸黑,一個月也就賺兩三千元”。
現在掌管福耀集團的曹暉曾說,“我老爸是個奇人”,“他做的事情都是對的”。當站在央視賑災晚會現場時,曹暉更是“由衷地感到老爸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于公于私都是好的”。曹暉絲毫不掩飾自己為有這樣一個老爸而“感到自豪”,他說自己這個老爸一輩子求財若渴,卻在63歲這年決定將千金散盡。
(摘自《婦女之友》2010年第6期 原標題為《曹德旺財富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