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及學業(yè)水平測試中存在許多不利于信息技術健康發(fā)展的問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高度重視。作為肩負歷史使命的信息技術教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應該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當中去。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現(xiàn)狀;反思;展望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高中學生發(fā)展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公民。[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的必要手段”。[2]國家教委決定從2001年開始,所有的高中必須將信息技術課列為必修課。江蘇省教育廳從2002年開始實施江蘇省中小學信息技術等級考試(高級),它是測量高中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是否達到普通高中畢業(yè)要求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高中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對保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得到有效落實和高水平實施確實起到有力的保障和促進作用,否則在高考指揮棒一統(tǒng)天下的今天,有多少學校能按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信息技術課?但是,目前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以及信息技術考試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讓人感到深深地憂慮,它阻礙新興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健康發(fā)展。
新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對信息技術課程和考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雖然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要開足信息課,但是,部分學校只追求及格率,沒有按要求去作。有的學校即使開課了,信息技術課隨意被侵占的現(xiàn)象也是司空見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信息技術課在高考中沒有一席之地,從上級到下級,再從校長到老師再到學生都不重視。如果說重視的話,那只是口頭上的,在實際行動中沒有。有關專家一直在奔走呼號,為信息技術課的健康發(fā)展搖旗吶喊,但是收效甚微。事實是從上到下都驚人地一致:只做表面文章,其實質(zhì)是信息技術課的開設并沒有達到其應有的目的。
信息技術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怪現(xiàn)象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信息技術考試的名稱由會考到等級考試再到今天的學業(yè)水平測試,名稱在變,考試時間也一直在變,09年的考試更是提前到十二月進行,按照規(guī)定課程還沒學完,考試就結束了。這就逼著信息技術老師提前結束新課投入復習,教學質(zhì)量可想而知。這種隨意改變的考試時間的做法讓我們信息技術技術教師實在不能理解。為了迎接信息技術等級考試,一部分學校紛紛使出各種絕招,有的學校在考試之前兩個月里,每天從上午第一節(jié)課一直到晚自習結束,所有的機房都在使用中;有的學校臨考之前的幾天干脆其它課全部停掉,學生在教室背誦《考試指導》上的題目;有的學校全體動員,考試時考場里考生的“助手”和考生數(shù)量差不多;聽說有的學校竟然培養(yǎng)一批“槍手”,每場考試都讓這些“槍手”包辦;監(jiān)考老師這個“資源”更不能浪費,不只要完成“監(jiān)考”任務,而且要肩負起“指導”的重任,真是疲于奔命。凡此種種,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這種現(xiàn)象卻千真萬確存在于我們的信息技術考試中。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一門省級考試有類似情況發(fā)生。考試的尊嚴何在?誠信何在?公平何在?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實施過程中凸顯誠信危機,課程實施與考試評價的集體作假這次現(xiàn)象完全有背于省教育廳舉辦信息技術考試的初衷。
信息技術考試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上級主管部門監(jiān)管不力是主要原因。信息技術等級考試的組織管理要比高考以及其它考試松散的多,由于考試紀律差,就為各種作弊開了方便之門,這種監(jiān)管的不力,導致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及格率比較高,于是,形勢一片大好,教育主管部分滿意,學校滿意,學生高興,這種虛假的繁榮害了學生,學校、教師和學生急功近利,對信息技術課程采取應付的態(tài)度,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了新興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健康發(fā)展。
信息技術沒有成為高考學科,學校、教師和學生普遍不重視。在當前一切以高考為重心,一切圍繞高考轉的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中,信息技術課程只是一個擺設,沒有起到應有的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作用。學校過程管理不力,忽視對信息技術課教學的評價。比如市里統(tǒng)一期末考試,有的學校根本不考,有的考了幾分鐘就讓學生交卷,即使考了,學校也不組織閱卷。以成敗論英雄,只注重結果,及格率高,一好遮百丑,及格低,就什么都不好。一個校長說得很直白:我只看會考合格率,平時我可以不管。試想,平時不管,哪來的高合格率?所以只好在考試時采取歪門邪道這種不入流的手段了。
學校不考評,學生更是不把信息技術課放在眼里,從心里不重視。平時高考學科的壓力大,學生把信息技術課當成放松課了,信息技術課就是打游戲和聊天。學哥學姐們已傳下“過關秘籍”:車到山前必路,考前幾周反復做模擬題進行強化訓練包你過關。錯誤的導向,把信息技術引向無底深淵。
面對以上種種情況,我們有一部分信息技術老師,對信息技術課是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不好好上課。信息技術課在普通高中是弱勢學科,信息技術教師地位低下,在學校也被邊緣化,受到歧視,這是事實,但是我仍然相信上級教育主管部分會想辦法從上而下進行整治,改變目前這種現(xiàn)狀,還信息技術等級考試的尊嚴。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信息技術課出現(xiàn)今天的情況,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也有很大責任,我們的報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能做的是,從自身開刀,查找原因,從自己做起,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來應對。
1.思想認識要到位。部分信息技術教師剛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崗位時也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場,在各種負面的影響面前,也努力過,掙扎過,但在終究認為自己是一個弱勢群體,人微言輕,勢單力薄,放棄了自己的追求,淪為只追求合格率的幫兇。也許上級不重視,也許學校不重視,也許學生也不重注視,但是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不能不重視,因為信息技術教師肩負著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歷史使命,信息技術課程不能健康發(fā)展,信息技術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只是自己重視,而且要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轉變學生的認識,還要想方設法爭取學校的支持。信息技術不能進入高考,使得考生和學校不得不急功近利,從思想上和行動上不重視信息技術課。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內(nèi)容還是有興趣的,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大力宣傳信息技術的基礎地位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信息技術是未來社會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信息技術教師要認清了形勢,積極備課、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并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實踐中去。也許由于不受高考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空間,我們倒是可以盡情的揮灑我們的夢想,真正使高中學生發(fā)展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公民,以此來實踐我們自己理想的新課程目標。
2.注重課堂教學。認識到位,就應該把它落實到行動上。課前從學生自身的基礎出發(fā),斟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上網(wǎng)廣泛搜集相關資料、案例等,使自己能有清晰的教學思路,并根據(jù)需要進一步加工制作成網(wǎng)站、課件等形式。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情景和氛圍,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如主題教學法、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等。教師用精彩的課堂來吸引學生,征服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使學生認識到,除了聊天和玩游戲,信息技術還可以這么有趣和有用,讓學生真正投入到每節(jié)課的學習中來,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熱愛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信息技術老師本人也會感到,原來信息技術可以上得這么精彩。平時工作做到位了,等級考試自然不愁合格率了。
3.努力提高自身價值。有位偉人說“只有把抱怨環(huán)境的力量化為促進自己前進的動力,才能有所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應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多學習教學和學習理論,領會新課程理念,研究新課程,不斷“充電”,使自己始終站在信息技術最前沿,使自己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能力,長此以往,一定會出成績的。教學比賽、論文比賽、基本功大賽上你都得獎了,誰會說你不行?教師交流時,你教育理論出口成章、論文發(fā)表數(shù)篇,誰會不尊重你、不重視你呢?信息技術教師要找準自己的位置,要堅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在信息技術這塊天地里也是可以大展鴻圖,大有作為的。
4.協(xié)調(diào)多方面的關系,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要上好課”是不夠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也需要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信息技術老師要盡自己綿薄之力,影響學校和學生,爭取支持,特別是學校領導的支持。沒有學校領導的支持,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將會舉步維艱。爭取學生的支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的認識基本到位,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爭取上級教研部門支持,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有了學校、學生和教研管部門的支持,我們的工作一定如魚得水,順利開展。
信息技術水平測試是省級考試,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影響其權威性和公正性。信息技術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堅決抵制考試過程中的一切不正之風。高中信息技術會考不僅是檢驗教學效果、考查學生水平的一種手段,它還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有利于學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有利于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因此,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只滿足考試中的高及格率,而是要把眼光放遠,真正把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一定信息素養(yǎng)的合格人才。
現(xiàn)在,江蘇省以信息技術水平測試取代信息技術等級考試,正式納入高考總體方案中,學業(yè)水平測試與語數(shù)外考試、綜合素質(zhì)評價,一起共同構成完整的高中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和其它學科一樣享受準高考的同等待遇,這意味著信息技術學科地位將得到提升。全體信息技術教師應以此為契機,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挑戰(zhàn),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工作中,讓這項對社會發(fā)展有益的事業(yè)逐步成熟起來。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我們?nèi)⌒畔⒓夹g教師齊心協(xié)力、共同奮斗,信息技術技術教育就會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也會逐步提升,信息技術教育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M].北京.
[2]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教基[2000]35號[z].
作者簡介:戈萬紅,女,漢族,生于1969年3月,歷史專科,地理、計算機本科,現(xiàn)為東海高級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并任教研組長。輔導學生參加信息學奧林匹克編程競賽和信息學奧林匹克應用競賽,在歷次競賽中都有多人獲獎;有多篇論文、教學設計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兩次在市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大賽獲獎;參與編寫《地理大跨越》;參與課題江蘇省“十五“規(guī)劃課題《信息技術發(fā)展與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變革的研究》研究工作;現(xiàn)主持江蘇省“十一五”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在2006年連云港市中小學現(xiàn)場網(wǎng)絡教學軟件設計制作比賽中獲一等獎,在2006年江蘇省中小學現(xiàn)場網(wǎng)絡教學軟件設計制作比賽三等獎,在《中小學電腦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2008年被連云港市評為“百名教學能手”,2010年被評為“連云港市中小學高層次人才‘333工程’首批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