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模式,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種學習制度,是校企合作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學生通過工作和學習交替進行完成學業。很明顯,半工半讀、工學交替這種學習制度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迥異于傳統的課堂學習制度,要保障工學結合的學業成效,就必須探索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內部規律,構建適應工學結合內在規律與本質要求的管理制度與評價體系。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實訓教學的思路構建
1.確立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訓教學模式
從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來看,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特點是以培養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為企業提供適用型人才。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訓練出高技能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中職人必須不斷的探索具有中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根據現有實訓條件,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探索研究中職教育的基本特點,確定了“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一條與該模式相適應的獨具特色的實訓教學之路。
2.工學結合實訓教學模式的含義
工學結合實訓教學模式就是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和學的過程,從傳統的三段模式(理論教學、校內實訓、校外實習)中解脫出來,并較大程度的置于社會大環境中,將理論教學、實訓教學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即理論教學、實習訓練相互嵌入,穿插進行或交替進行,這不明簡單的模擬,而是實實在在的熔入生產實際中去,以達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3.積極開展與“工學結合模式”相適應的實訓教學工作
我校首先在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和服裝工藝專業試行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外建立了多個實訓基地,將實訓工作與企業的生產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獲得了不少經驗。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必須完善的兩個實訓教學管理制度
對于搞好工學結合實習教學這項工作,我們從管理制度的建設著眼,從實習教學的細處著手。我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從管理制度的改革著眼——實施二級管理
我校根據專業特點將十多個專業分成四大類,成立了四個專業部,實行二級管理,將管理的職能和重心下移至專業部,如教學、實習以及聯合辦學等,擴大了專業部的自主權,每學期按工作量和學生數將相關的經費劃撥到專業部,方便了工學結合模式的運作和實訓教學工作的開展。
2.從實訓教學中的經費管理與核算著手——實施獨立核算
在以往的實訓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實習經費的問題,這也是困擾實訓工作開展的一大難題,現在我們通過生產所得來獲取學生的實習訓練的經費,有利于實訓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生產了多少,報酬是多少,學生參加技能訓練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技能訓練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通過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實習教學,學生得到了實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認可。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實訓教學的三種基本形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的確立,必然對課程改革提出具體的要求,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產生是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確立的必然,工學結合實訓教學的基本點是校企合作,按其合作的程度可化分為三種基本形式。
1.學生進廠式,這與以往的學生進廠定崗實習有著很大的差別,以往的進廠頂崗實習,在管理上都由廠方承擔,實習內容必須與企業生產相一致,說白了就是為企業生產,嚴格的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習訓練,學校無權參與管理和制訂實習內容,時間上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是安排在最后一學期進行。現在的學生進廠,是根據教學計劃進行安排,企業的技術人員和學校的老師交替進行授課,指導學生進行實習訓練。
2.企業進校式,學校利用企業的資源,組織學生一邊進行實習訓練一邊生產,在訓練的同時完成生產任務。主要特征是企業的設備進入校園,企業的文化進入校園,企業的技術人員進入校園,企業的管理進入校園,企業的技術人員和學校的教師共同制訂實訓教學的計劃,企業的技術人員和教師交替授課,學校的實訓基地帶有明顯的企業車間特色,學生的實訓管理帶有明顯的企業考核的特征,學生在實際生產場景中進行實習訓練,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校企合一式,這是當前工學結合的最高形式,學校即為企業,企業也是學校,企業為了學校,學校服務企業,實訓為了生產,生產就是實訓。
四、工學結合模式下實訓教學的四個特點
工學結合的進廠實訓教學,是按照教學計劃進行,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實施;在實訓教學的管理上,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制訂工學結合實訓管理制度,共同參與管理;在學業評價方面也是由企業和校方共同負責考核;在時間安排上是根據教學計劃與理論教學同步,在企業設立教室,基本上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嵌入,教師和企業的師傅共同備課,實現了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的整合。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實訓教學體現了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特點之一:學生實習訓練的計劃是企業和學校共同制訂;
特點之二:學生實習訓練的指導與管理是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承擔;
特點之三:學生的實習訓練與企業的生產同步,有報酬;
特點之四:學生的學業評價與經濟掛勾,是企業和學校共同的責任。
五、實施工學交替、半工半讀教學模式的五點體會
1.在真實的企業生產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技能,增強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工學交替,半工半讀解決了貧困學生的生活問題,使他們完成學業成為可能;
3.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學生,量體裁衣,定位準確,為企業培養員工降低成本;
4.學校、企業雙贏,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
5.企業為教師的科研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結束語
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這種學習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仍處在實驗和嘗試,它的成功與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實踐與探索。
作者簡介:盧海,男,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中學一級教師,電工技師,實訓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