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也是對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能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意識。本文通過閱卷調查、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方法,對上海大學在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抽樣調查與分析,總結歸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特點,探討普通高校如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培養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及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的思路和方略,并就此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上海大學;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
一、研究對象
本文隨機抽取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共200人。
二、研究方法
1.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專家鑒定設計問卷量表,有效率男生95%,女生96%。
2.文獻資料分析法。查閱國內外有關體育動機和行為以及學校體育方面的著作、文章。從理論上對本題進行可行性研究,為本題的設計,調查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3.數理統計法。對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通過計算機進行相應得統計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動機分析
動機作為行為的出發點,是決定行為的重要心理因素。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體育運動的價值取向,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堅持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筆者對我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作了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以增強體質為目的,男、女生都排在第1位,分別為80.0%和65.5%,這說明“健康教育”的觀念已成為高校男、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主要動機之一。其次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情趣,男、女生都排在第2位,分別為62%和65%,另外在“調節緊張學習”這一選項女生則排在第3(56%),男生則排在第4(55.4%),但是,在“為了體育考試”這一選項調查中男生比例為18.9%,居第8位,而女生比例則為43%,居第4位。從這一選項的情況分析,我認為男、女生上體育課的動機還有相當一部分處于應試教育的思想境地,尤其以女生為重(43%),這應引起高校體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調查中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追求身心健康仍是大學生參加鍛煉的主旋律。同時,利用體育活動來調節自我的精神狀態和培養個人的交際能力,也成為現代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一項重要目的,這說明現代大學生對體育活動所具功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是健康體育觀形成的具體體現。健康體育觀包括生物效應、心理效應、社會效應的要求,它涵蓋了多種體育教育觀念的內涵,符合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
(二)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分析
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了解當代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有利于更好地組織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從我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受男生喜愛的項目分別是:籃球(56.4%)、羽毛球(32.5%)、足球(20.5%)。受女生喜愛的項目有羽毛球(43.1%)、籃球(28.8%)、健美健身(22.6%)、排球(21.3%)。從選擇排序上看,男女有所不同,這反映了性別的需要,興趣、能力不同的差異,但球類仍是首選項目,原因在于球類項目富有競爭性,適合現代大學生的行為特點。另外,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學校提供給大學生選擇鍛煉的項目比較單一,且偏重于競技運動項目,而學生感興趣的健身、娛樂體育活動未能得到有效開展,這也導致課外體育活動的出勤率處于較低水平。
(三)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密度特征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普通高校學生每周參加1-2次課外體育活動的比例最大,其次為每周3次和每月1—3次。男、女生在此問題上沒有差異,其中每周最少鍛煉1次的男生比例為60%,女生為52.8%,男生高于女生。從總體分布來看,經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女生比例明顯低于男生,反映出了女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方面的主動性低于男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是反映學生能否通過參與體育活動達到健身、健心目的的重要指標之一。
四、影響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一)顯性因素
1.場地器材因素。認為場地器材影響大學生課余鍛煉的比例高達66.7%,這的確是事實。近年來,由于普通高校大規模的“擴招”,造成體育場館設施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體育教學與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另外,對現有的場館、器材,還存在著場館投入使用比率、場館與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使用價值度、場館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是否匹配等問題。因此,校方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相應地加強學校體育硬件建設和管理,是學校開展課余體育生活的重要保證。
2.時間因素。“沒時間或時間不夠”是制約學生從事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也達到了13.4%。學生有充足課余時間都被各類社團活動、上網聊天、交結朋友等活動所占領,這樣使得諸多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沒有保障,絕大多數學生時斷時續,不具備持久性。而體育鍛煉要經常地、持久地進行才能有效地調節和促進機體的發展。
3.“組織”因素。“組織力度不夠或根本沒人組織”是制約其課外體育活動的又一因素。調查表明“,希望有老師指導”課余體育的占63.1%,絕大多數學生都愿意有老師指導,學生不愿意花掉時間卻達不到鍛煉效果。
4.關于其它因素。“沒有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怕累、懶動”、“沒興趣”、“體育環境差”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
(二)隱性因素
大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與衛生保健知識不容樂觀,由于對體育知識的貧乏,導致他們在健身實踐及健身習慣養成等方面缺乏正確、科學的理論知識指導。目前高校體育課大都采取選項課教學形式,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但高校在公共體育課教學內容中安排的理論課教學時數極少,使學生無法掌握必要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與衛生保健常識,導致他們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不會運用簡單易行的自我醫務監督方法進行觀察、測定、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合理的安排鍛煉方式和運動負荷,結果不但得不到健身,反而有損健康,這就造成部分大學生體育意識淡薄、鍛煉自覺性差的后果。
五、建議
1.強化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通過體育理論課的講授,使大學生明確體育教育在培養人、塑造人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特的作用。
2.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可以有組織地開展一些大學生喜愛的健身、健美、趣味和娛樂等方面的活動,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體育鍛煉的指導,提高鍛煉的效果。
3.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建立一套與體育教學目標相適應的組織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體育骨干分子的作用,支持大學生建立體育俱樂部和成立學生體育協會。
4.各個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喜好,抓傳統和重點運動項目,形成學校體育活動特色,這對提高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體育能力、個性發展非常有利。
5.學校應利用現有的場地設施,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加強管理,延長開放時間,提高場館的利用率,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另外使用場地采取適當收費,所創收人用于更新或添置體育器材設施上。
6.建立學生體育檔案,有利于保證和督促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學生體育檔案包括:課外體育活動出勤率、活動時間、內容和負荷,用以反映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時間是否足夠,鍛煉內容和負荷是否合理等情況,通過信息反饋保證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質量,促進課外體育活動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魄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秋林.江西省高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6).
[2]熊姿.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6).
[3]蘇慶永,張麗君.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3(3).
[4]任宏權.關于高校體育課內與課外結合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02(1).
[5]申健民.對高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