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轉斗移,萬象更新。近30年來中國的發展非常快,尤其是中國城市的發展,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北京、上海、蘇州……,不管是大型城市還是中小城市,正展現出勃勃生機。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APEC,從博鰲亞洲論壇到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在世界這個舞臺上,中國這個名字一次次地被擦亮。中國正走向世界,世界也正走向中國。這個時候,北京提出了把北京建設成為世界城市的發展方略,國內許多城市也躍躍欲試。我們立足中關村,也必然關注我們的所居住的母親城市——北京。因此,我們邀請了北京市一些專家學者來一起探討“世界城市”話題,在這次以“世界城市與北京”命名的論壇上,各位“術業有專攻”的嘉賓從各種角度,提出了精彩紛呈的觀點和建議。
同樣,建設世界城市需要國際與國內、政府與民間的共襄互助。為此,我們專訪了美國土木工程協會的主席布萊恩倫納德和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讓他們為北京的建設尤其是“硬件”建設獻計獻言。同時,我們也從北京市和中關村的政府、科研等機構了解了北京為世界城市建設所鋪設的軟硬件條件。我們欣喜地看到,“北京祥云工程”實施方案的提出,物聯網的發展等,使北京的世界城市之夢有了更堅實的科技元素支撐。而位于科技前沿的中關村示范區海淀核心區的公務員外語培訓熱潮,無疑將為世界城市建設鋪植人文綠地。
“經濟”版《“CMRC觀察”號脈中國經濟》,是一篇分析中國經濟未來的重磅文章。下一步中國經濟將往何方走?且聽幾位經濟大家的指點。
科技創新具有永恒的魅力。在本期“科技”版塊中,我們關注了硅谷投資的新趨向、心理科技的新動向,希望給讀者帶來啟迪和新知。
2010年5月,廣東佛山本田廠工人因工資待遇過低舉行罷工。最終,該事件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常凱教授作為第三方從中斡旋得以成功解決。法律專家介入集體爭議斡旋,構成此次罷工事件處理的亮點。這個事件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和思考?敬請讀者關注“教育”版《常凱:合法罷工框架下的工會和政府角色反思》。
科技發展、經濟振興必然帶來文化的復興,而文化的繁榮同時可為經濟助力,為人與社會的綜合、全面發展提供支撐。在本期“文化”版塊中,我們追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遺跡和風采,也報道了北京鳳凰嶺下“鳳凰來儀”的第三回盛會……同時,我們讓讀者和我們的作者一起去游歷安徽胡適故居、去印度恒河,我們觀賞的不僅僅是自然風景,更是其背后的文化意蘊。
時值盛夏,窗外熱浪滾滾。我們期望祖國的經濟、科技建設也如火如荼,我們的文化和國民綜合素質能盡快提高。因為,世界正向我們走來,我們也正在走向世界,我們必須擔負起自己的嶄新角色,無愧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