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2010年8月,伴隨著炎熱的盛夏天氣,國內外都在爆炒一個話題:中國的GDP已經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儼然是一個超級大國了!有人自豪,有人驕矜,有人不安……于是,就有了黃海軍演、南海風波等等事端。菲律賓劫持、傷害香港游客事件中,有沒有“紅眼”的陰影呢?難說。
中國真的就躍入世界大國、強國了?中國真的一切都OK了?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
就說GDP,中國依靠改革開放后30年的埋頭實干,實現了震驚全球的經濟騰飛,一舉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但是別忘了我們人口基數太大,如按人均GDP值。僅僅排在可憐的98位!
何況當下中國還有貧富懸殊、社會腐敗嚴重、法制不健全、人口素質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中國真正富強起來,任重道遠啊!
不久前熱透華夏的“學歷門”事件,實際上已經揭示了中國教育和中國社會的瘡疤一角。中國高等教育存在的“癥結”,何止名人“學歷門”和學者論文“抄襲”事件。教育理念的落后、人文精神的失落、官本位體制的浸淫、民辦教育的困窘、創新成果的匱乏等等,都迫使我們面對教育的轉型、革新問題。本期“封面故事”,以本刊舉辦的“革新與復興一中國高等教育轉型”論壇為主題,就是想聽聽賀衛方、周孝正、張頤武、王魯湘、胡星斗等中關村一些專家學者的肺腑之言。
“特別報道”再次瞄向近年興起的“電子書”產業熱潮。電子閱讀是否會完全取代傳統的紙張閱讀?目前來看下結論為時過早。但電子閱讀的不斷擴大已成必然趨勢。中關村,又一次為我們提供了觀察的樣板,漢王、方正都是中關村的企業。當然,上海的盛大也是“電子書”領域的新軍。
“經濟”版《GDP押后,日本經濟受園“三座大山”》,關心一下國內生產總值剛剛被我們超過的這位亞洲近鄰的經濟局勢。他山之石,可為殷鑒。此外,借助于經濟復蘇的態勢,股市再度吸引了國人的目光,我們也借機推出《到B股市場去淘金》一文。權作股海一帆吧!
“科技”版塊,我們一如既往地關注活躍在“中關村前沿”的新鮮事物。我們看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走了十年的產業集群之路,向打造世界生物產業創新中心邁出的新腳步。我們還看到《中關村科學城:孵出“科技金蛋”》,而中關村管委會的“瞪羚計劃”則助推首批525家重點培育企業奔跑。
“文化”版塊的“名家專欄”欄目一直廣受讀者歡迎,,韓永飛教授在分析我國社會形態時,深刻地指出, “中國的社會形態是前所未有的,超過三分之一在農業社會,近三分之一在工業社會,少于三分之一在信息社會初級。”這種分析為我們理解當代的一些社會現象提供了幫助,我們可以從中闡發出更多的東西。
中國剛剛進入信息社會、剛剛邁入小康階段,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面臨的癥結、困難、挑戰何其多也!不過也沒關系,還是堅持這30年來的改革開放和平崛起道路,圍繞著經濟建設韜光養晦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下去,走它個100年200年,這就是中國平展展、亮堂堂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