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搖滾在中國的發展也是我們的“中國夢”的一部分,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和經驗的一部分。
《怒放——搖滾英雄演唱會》的舉辦把我們帶回了中國搖滾的開端時刻,引出了二十多年中國搖滾的歷史和許多在這段歷史中出現的人和事,這里出現的名字和歌曲都是我們的青春的一部分。其實搖滾在中國的發展也是我們的“中國夢”的一部分,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和經驗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有了搖滾的精神和影響,我們的生命才有了自身的豐富性,我們也才在自己的發展和成長中感受了生命本身更加多樣的價值。搖滾不僅僅是一種伴隨我們生命歷程的音樂而已,而且是標定我們人生的一種心靈的歷史。這次我們可以通過《怒放》來重新體驗到搖滾的激情和力量,體驗到搖滾對于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的追問和探究。
我們這些所謂的“60后”是伴隨著八十年代進入社會的,當時社會正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正在從封閉走向開放,而個人從計劃經濟的壓抑中解放出來也是時代的期望。人們對于精神解放的渴望異常強烈,對于掙脫束縛得到更多的心靈開放有堅定的信心。而在八十年代初期鄧麗君和流行歌曲已經開始流行,它們已經滋潤了我們曾經干涸的心靈。但人們似乎還在期望一種更為強烈,更具有激情,更能夠傾訴時代的焦渴、不安和困惑,更能夠表達我們精神的追求。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搖滾應運而生。1986年崔健的《一無所有》所帶來搖滾的崛起,給予社會的沖擊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1987年。我在北京大學的大講堂看了崔健的專場演出,直到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全場的興奮和激動。大家都是站著、喊著,應和著崔健的歌聲看完演出的。演出結束后,人們還久久不愿離去。那是中國搖滾黃金時代的開端,從此開始,我們有了黑豹、唐朝、魔巖三杰等等。搖滾在那個歷史時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打開了一個夢想的空間,一個可能性的空間。
在九十年代中國市場經濟的深化和高速的社會變化中,搖滾一直激勵我們追求新的生活和希望,讓我們從另外的角度重新思考生活的路徑。中國的搖滾雖然深深地受到西方搖滾的啟發和影響,但它始終是在本土的環境中生長的,是植根在“中國夢”的深處的,它的作用是激勵個體從計劃經濟的刻板結構中脫離出來尋找新的生活。搖滾從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一直是音樂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而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的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深化,社會已經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規范之中,搖滾也變得不太引人注目了。當年搖滾所追求的從計劃經濟的刻板環境中超越的理想。已經在今天變成了現實,搖滾所面對的是一個新的環境和新的文化狀態。今天在市場化和全球化的社會中力爭上游,爭取成功變成了年輕人的目標,而追求一種滿足的幸福感也變成了社會重要的走向。搖滾的精神似平擴散開來,又似乎變得不那么引人矚目,似乎已經成為某種特異的音樂類型。
但其實搖滾仍在,搖滾的精神仍在,搖滾對于自由精神的追逐,對于精神的更高目標的渴望,對于自我的探尋仍然是今天的年輕人需要面對的。今天的社會既需要力爭上游,也需要對社會的價值和趨向進行新的探尋和思考。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的《怒放——搖滾英雄演唱會》正是一次搖滾的再出發。搖滾在這里回顧自己往昔光榮的同時也期待著自己新的力量的展現。對于我們這些60后、70后來說,回首青春,反思自身。是重要的;對于正在崛起的80后和90后來說,了解歷史,獲得啟迪,也是重要的。而這一切,正可以在這次搖滾的怒放中得到。這可以讓我們三十年來一直在追尋的“中國夢”的光芒仍然照亮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