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條件下,聚焦戰略往往成為企業最強有力的競爭武器!同樣,產業聚集也能夠成為一個區域的競爭優勢!2010年9月2日上午,國家首個產業集群基地-中關村科學城首批規劃項目正式啟動。
In the market conditions, Strategies Focusing tends to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of the competition. Similarly, Industries Gathering also could b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morning of Sep. 2nd 2010, the first Industries Gathering Base ---- the first planning project of ZGC Science City started up.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新中國成立之前,這里只是墳塋、農田和荒野。1953年,隨著中科院研究所的進駐,“中關村”開始聞名于世。之后,一座座科研大樓在這里出現;一個個研究所在這里安家落戶;國家領導人頻繁到來視察工作;為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院士專家在這里工作和居住。
早在2001年,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就決定加快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在高校、企業、政府通力合作的基礎上,拋開土地歸屬和局部利益的糾葛,從社區環境和功能完善的角度整體設計、合力推進。
2010年9月2日上午,國家首個產業集群基地-中關村科學城首批規劃項目正式啟動。
緊接著,9月8日,北京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等事項,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的若干意見》,把具體工作落到實處。
這一系列的舉措標志著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已經全面提速。
中關村科學城是指中關村大街、知春路和學院路周邊區域,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
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核心,我國科技智力資源最為密集、科技條件最為雄厚、科研成果最為豐富的區域,中關村科學城匯集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批重點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中央轉制院所等上百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中心;以及航天科技、聯想集團等6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兩院院士523名,約占全國的36%。
區域內眾多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承擔了涉及“核高基”、大規模集成電路、新一代移動通訊、“大型飛機”等大部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核心任務,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形成了豐富的科技創新成果。
如今,中關村科學城匯集的科研資源、產業組織,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載體和骨干力量,是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的核心平臺,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
“六位一體”高度配合
哈佛大學教授洛基和伏格爾在其《意識形態與國家競爭力》一書中指出,一個地區的集體主義意識與該地區的復合經濟成長率、世界市場占有率,以及投資占國民所得比例高度相關。
共同體價值觀意味著,企業、社會和經濟體可以相互配合,以便更好地促成經濟的高度成長。中關村科學城產業集群正是這種經濟發展價值理念的體現。
在中關村科學城首批啟動建設項目簽約揭牌大會上,市委副書記王安順指出,“市各有關部門要從大局出發,認真履行職責,主動跟進服務,密切配合,不斷完善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積極支持中關村科學城發展。”
此外,北京市人民政府將與中關村科學城內的高校院所開展共建,充分發揮各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資源。如:北科大的云計算優勢;北郵的物聯網優勢;北航的航天科技優勢等。
2010年9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分別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簽署了共建協議。先期啟動中關村航天科技創新園、中關村航空科技園、北航國際航空航天創新園、北京理工先進技術研究院等11個建設項目。
著眼于“把北京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戰略目標,“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由政府協調指導,各高校、院所、企業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中關村科學城產業集群建設,并進一步整合人才、信息、技術、裝備、空間等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形成高校、院所、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社會組織及政府“六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局面。
孵化“常青樹”
戰略正確,執行才會有意義。如果忽視戰略,盲目執行推進,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于一艘駛錯了方向的船舶來說,任何來風都是逆風。在國家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由“制造大國”向“創新大國”轉型的過程中,我們要的已不再是一代中國企業“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短暫美景,而是孵化出“屹立于世界企業之林的常青樹”。
中關村科學城將通過打造“聚焦品牌”,突出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來支持大學、科研院所和中央企業在區域內的發展,建設一批面向市場需求、產學研用結合的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研發和總部基地以及高端產業園。
以中關村大街為核心,依托生命科學、軍轉民、新能源汽車等技術資源,打造中關村生命科學與新材料高端要素聚集發展區;
以知春路為核心,依托航空航天與集成電路技術資源,打造中關村航空航天技術國際港;
以學院路為核心,依托信息網絡科技資源,打造中關村信息網絡世紀大道。
從信息網絡、生命科學、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5大技術領域切入,堅持需求拉動創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以中關村航空科技園為例。
中關村航空科技園總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將入駐以中國航空研究院為代表的高端研發機構、聚集航空高端人才和尖端核心技術,計劃投資50億元。
同時進一步與中關村地區高校、研究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加快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平臺。
中關村航空科技園將覆蓋宇航、航天技術應用、航天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多個產業,涉及衛星導航、衛星遙感、深空探測、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
預計到2015年,該園區總經濟規模將突破1200億元。
目前,中關村科學城的藍圖已被勾畫出:爭取到2015年,成為創新創業高端人才高度聚集、引領世界前沿技術、充滿創新活力的區域;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強大引擎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新地標。
中關村科學城僅僅是中國向世界先進發展模式學習、與國際接軌的開始,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產業集群出現。縱觀西方發達國家,在其工業化的過程中,產業集群的身影隨處可見,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企業的發展依附于所在區域的發展。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將有利于孵化出更多的優秀企業,使之產生于中關村,而享譽于神州甚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