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中級反彈行情。當前的反彈是對二季度過于悲觀預期的修正。中國經濟仍面臨著過度依賴投資,消費難以快速提升,出口仍受外圍危機等因素制約,暫時并不能說是新一輪牛市的開端。
對于股市未來走向,機構觀點也正逐漸轉向樂觀。在《金融理財》所統計的10家券商中,短期看平、中期看漲成為主流意見。其中,6家券商認為短期內股市看平,而看空的只有一家,持中線偏多看法的券商則有6家之多,僅3家券商中線看空。
大多數券商認為,宏觀政策逐漸明朗、短期流動性改善等原因是本輪反彈的主要動力,而短期政策仍將保持穩定,大盤仍有上沖動能。宏觀經濟數據和未來大盤成交量的變化是投資者應關注的焦點,而半年報行情則醞釀著投資機會。
盡管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下行的態勢越發清晰,但投資者更在意政策的細微變化。我們認為,政策松動預期是本輪反彈行情的最主要支撐因素,而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在強化這一預期。
目前“經濟退,政策進”正成為市場共識,而近期政府各部門相繼出臺的產業政策,亦為市場提供豐富的題材。雖然2600點之上多空已出現分歧,但周期性股票穩步推進、題材股四面開花,將令反彈行情得以延續,且股指波動幅度有所加大。
需要提醒的是,在空頭大批回補,場外機構大量進場,基金倉位由偏低到高,券商情緒普遍樂觀等情況出現時,市場則可能出現短期調整,其前期的阻力位在2800點-3000點區間。之后,大盤則再次上沖。
首先,農行有望成為市場的穩定器。農行成功發行上市,一方面暫時緩和市場擴容的壓力,另一方面農行相對較低的定位,不僅沒有拖累市場,反而成為大型銀行的龍頭,并成為A股市場的風向標。同時,銀行、地產、有色、煤炭等周期性板塊距前期低點普遍已有20%-30%的漲幅,估值也得到了一定的修復;但由于投資者擔憂未來經濟增長前景,以農行為代表的大型銀行股此輪估值修復并沒有體現出銀行業盈利的成長性。而近期農行H股受到外資機構大幅增持,表明境外投資者給予農行較高的成長溢價,故農行A股股價不排除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其次,個股財富效應擴散。上證指數彈升幅度不過10%,但兩市有超過百只股票的漲幅超過30%,其中尤以資產重組、區域經濟、新材料、新能源等板塊表現突出。雖然熱點有些散亂,但短期內的盈利效應已激活市場人氣,各類資金開始活躍。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市場多空分歧會加大指數波動的幅度,但由于政策預期的支持,這輪反彈仍會延續,而投資機會也將從周期性板塊的估值修復逐步向個股轉移。
比如,現在市場追逐超跌品種,但行情漲起來不會一步到位,前期漲幅落后的品種很快就會進入投資者視野,如鋼鐵、中石油和中石化等。當然,成長性高的板塊值得長期看好。
以史為鏡,放棄浮躁。對于現在的A股,一定要有一種長線心態來對待。
從長線來看,中國經濟復蘇已經非常明顯,現在A股的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也都不高,其實從市盈率來看,現在A股市盈率甚至和2005年基本相當,所以說3000點以下根本無須恐慌,從今后三年五年的角度來看,3000點也許是以后A股的地平線,也許只是一輪行情的新起點。
另外,還有三個板塊值得關注。其一是重組并購,坊間傳聞國家將成立“國新資產管理公司”,主要職責是加快央企整合和調整國資產業布局,預計國資委將加大力度對現有央企進行重組,而央企整合潮勢必會給市場帶來不少機會。其二,新能源、新材料的新動向值得繼續關注,為達到2020年碳減排目標,未來國家將加大對清潔能源與新能源的投入,國內核電、風電、智能電網等新能源建設也有望全面超預期,因而明顯受益的個股值得持續關注。其三是穩定增長的大消費板塊,經濟結構轉型正在帶動中國進入消費升級時代,政府在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民生工程上的改革將逐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這將驅動相關產業未來幾年的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