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的侄子遭遇求職難,工程師叔叔深受觸動,為了兒子將來大學畢業后好就業,他煞費苦心,最后卻事與愿違——
侄子求職難,受觸動為中學生兒子謀劃未來
董向林今年43歲,是河南省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高級工程師。1991年5月他和王麗萍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第二年生了兒子董祥。1998年9月,董祥上學了,小學6年,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董向林觀察到,在諸多的愛好中,兒子尤其喜歡文學,小小年紀他便讀完了四大名著,他寫的作文也經常被老師當做范文在班上朗讀。兒子頗為得意,經常嚷著將來要當一名作家。
2004年6月,董向林的侄子找到家里,請求叔叔幫他找個工作。董向林的侄子剛從南京一所高校畢業,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從大四便開始找工作,歷經數十次面試,多數單位覺得他學的中文專業華而不實。就這樣,侄子一直未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就來找叔叔幫忙。
侄子的請求讓董向林很為難,這些年來,他在技術方面是權威,可在其他行業的人脈甚是貧乏。最終,董向林還是讓侄子失望而歸。通過侄子求職這件事,董向林覺得考大學選專業至關重要。現在高等院校年年擴招,每年有數百萬學子走上社會,如果沒有好的專業,找工作難上加難。
董向林想到兒子馬上要讀初中了,6年后即將參加高考。如果現在未雨綢繆,把兒子往理科方面引導,將來考大學選個與建筑工程有關的專業,憑他的關系,兒子就不用為找工作發愁了。妻子對他的想法也很贊成。
2004年9月,董祥成了一名初中生,董向林密切關注起兒子的學習動向來,叮囑妻子在家一定要監督兒子,讓他把學習時間向數學、英語等科目傾斜。董祥升入初二后,為了讓老師對兒子的數理化科目重視起來,董向林中秋節前到一家大型商場購買了豐厚禮品,以祝賀節日為由,背著兒子分別拜訪了他的數、理、化任課老師,讓他們多多關照兒子的學習。
此外,董向林還向兒子宣布了獎勵政策,只要數、理、化、英語等科目考得好,就獎勵他假期旅游、名牌運動服等。對于父母的威逼利誘,董祥很是抗拒。在家里,母親進來檢查他的學習時,他桌面上攤開的是數學書,母親一離開,他便看楊紅櫻、郭敬明等人的小說,他夢想著自己將來會成為第二個郭敬明。他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寫出來貼在博客上。董祥細膩的筆觸和優美的文字吸引了不少同齡粉絲,博客點擊量越來越高,讓他找到了一絲成就感。
2007年暑假,董向林主持的一項工程竣工后,開始歇公休假。他早就計劃好了,利用公休假這個難得的機會,陪妻子、兒子到港澳旅游。
在香港期間,董向林專門帶兒子參觀香港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站在著名的香港中銀大廈下面,董向林給兒子介紹說,這幢造型別致、氣勢恢弘的建筑物是美籍著名華人貝聿銘先生的杰作。好的建筑就是凝固的音樂,代表著人類的極高智慧,能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建筑作品,也是一種成就啊!他對兒子說:“兒子,好好學習,將來爭取做一名建筑工程師。”
對于老爸的諄諄教導,董祥表面上點頭,心里卻在想,當一名大作家,也能留下傳世之作,像曹雪芹的《紅樓夢》,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些作品不也流芳百世嗎?
從港澳回來后,董祥把所見所聞圖文并茂地貼到了博客上,他流暢的文筆及生動的語言,為他的博客贏得了較高人氣。這讓董祥感到了文字的神奇力量。
為了將來好就業,施妙計迫子報理科
董祥升入高一后,董向林仍如法炮制,分別給兒子的數、理、化各科老師送上厚禮,拜托他們對兒子的學習多費心。在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中,董祥化學僅考了50分,物理也剛及格,這讓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挫敗。而讓董祥欣慰的是,他寫的一篇文章,在全國中學生環境保護征文中,榮獲三等獎。獲獎證書寄至學校后,校方又給了董祥獎勵。一時間,董祥成了同學們心中的“大作家”。這次獲獎,讓董祥信心大增,私下里,他創作起校園小說來。
得知兒子第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董向林非常著急,但他覺得不能逼兒子太緊,就安慰兒子:高一才開始,別把這次失利看得太重。
在父母的高期望值和壓力下,董祥學得很累。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學習的料。在這樣的心態中,他的各科成績始終無法提高。郁悶之中,他把希望和安慰都寄托在了文學上。
讓董祥興奮的是,兩個月前他寫的一篇《花開無聲》的校園小說,在中學生中知名度頗高的雜志上刊登,一時在班里引起轟動。靠著文學,董祥收獲了自信和滿足,他也抱定了高二分科時選報文科的念頭。
高一學年結束了,董祥的理科成績很差,讓董向林大失所望,但他讓兒子選擇理科的決心已定。當他向兒子亮明態度時,董祥卻懇求爸爸讓他選擇文科,為了讓爸爸看到自己的實力,他還拿出了在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以及以前的獲獎文章。面對兒子的請求,董向林沉默了。
那天董向林思考了一晚上,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此后的一個雙休日,董向林對兒子說:“小祥,拿上你發表的文章,還有你近來寫的一些東西,我帶你去見我的一個作家朋友,讓他對你的作品評讀一下。如果他認為你有這方面的潛力,我就支持你報文科!”董祥滿懷希望地同意了。
在爸爸的作家朋友家里,董祥期待著作家叔叔的評價。細細看了一遍董祥的作品后,作家叔叔笑著說:“孩子,恕我直言,你的文字功底不錯,但作品缺乏靈氣,沒有底蘊,這固然和你的年齡、閱歷有關,但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潛力。聽叔叔一句話,文學這條路艱辛漫長,不是每個人都能吃這碗飯的,還是聽爸爸的安排吧,畢竟就業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其實,安排兒子見作家朋友,是他想出來的主意,他提前給那位朋友打了招呼,讓他幫著自己勸說兒子,畢竟他是作家,說出來的話有說服力。過后,作家朋友給他打電話說,其實董祥的潛力還是不錯的,如果學中文,將來也會有很多出路。可董向林認為,學中文將來就業的路子太窄了,他不想拿兒子的未來做賭注。
就這樣,在爸爸的安排下,高二分科時,董祥痛苦地選擇了理科。開課后,董向林向兒子的數、理、化任課老師分別送上厚禮,讓他們對兒子多多關照。
父母苦心誤了誰?讀高三的兒子患上抑郁癥
董祥知道爸爸背后對他的一些老師做了“工作”,內心充滿了壓力和反感。高二結束后,董祥的學習成績排在了班里后15名。
2009年11月中旬,在高三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中,董祥的理科成績考得非常差,化學僅考了30分。讓他更受刺激的是,在一次放學的路上,他遇到了高一時的同桌李昊,李昊平時也愛寫東西,兩人當初約定同報文科,董祥卻在父親的逼迫下報了理科。而報考文科的李昊越學越有自信,在這次期中考試中,他取得了班里前十名的成績,對即將到來的高考也充滿了信心。
李昊躊躇滿志的神情深深刺激了董祥,他對物理、化學等科目完全失去了興趣。此后的一個月,王麗萍發現兒子像變了個人似的,整天郁郁寡歡,和他說話,他也心不在焉,甚至答非所問,問急了,他就煩躁地說:“別理我,煩著呢!”
還沒等王麗萍給丈夫匯報,2010年元旦前,董祥的班主任給她打來電話,說董祥這段時間在班里表現反常,整天沉默寡言,有時脾氣暴躁,同學還發現他悄悄地用鋒利的筆尖把手臂刺得鮮血淋淋,上課時也經常舉手要去廁所。班主任覺得董祥心理出了問題,建議王麗萍帶兒子看一下心理醫生。
王麗萍聽了老師反映的情況,趕緊打通了丈夫的手機,把兒子近來的情況說給他聽。
董向林聽后,非常著急,第二天便帶著兒子去找心理醫生段旭咨詢。段老師仔細聽了董向林夫婦對兒子的情況說明后,給董祥做了一番心理測試,斷定他患上了輕度抑郁癥。接下來,段老師和董向林夫婦作了深入交談。她說,董祥的抑郁來自于對現實生活及未來前途的失望。自從報理科后,他心里就一直不快樂,而你們還時常給他施壓,孩子心理的承受力畢竟有限。這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再加上好友李昊選報文科后和他的反差,讓董祥的精神受到了很大刺激,他選擇了沉默、自虐這種方式,漸漸形成了輕度抑郁癥。
段旭老師意味深長地說:“董祥抑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你們無視他的興趣愛好,武斷地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是一種折磨,并且扼殺了他的興趣與創造力。孩子的路應該讓他自己去走,一切以就業為出發點的做法只能讓孩子承受痛苦的折磨。”
編后:2010年4月下旬,筆者從董祥的母親王麗萍那里了解到,經過近三個月的系統心理治療,董祥的精神狀態已漸趨正常。王麗萍夫妻決定,他們會支持兒子重讀文科,只是兒子兩年的美好光陰就這樣浪費了,讓他們非常痛心。他們也借此忠告天下父母: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正確引導,而不是威逼利誘,孩子該走什么樣的路,應該讓他們自己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