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孟州市的老百姓可以說是真正“秤”出了今年46歲的茍月仙一心關心計生困難家庭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分量。
計生工作難做,計生干部難當,這幾乎是一件大家公認的事情。為了“天下第一難”的計生事業,作為孟州市人口計生委主任、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的茍月仙卻愛它勝過愛自己的家。她心系國策,忍辱負重,艱難探索,忘我工作,凡事“公”字當頭。為了工作,她風里來,雨里去,披星起,戴月歸,工作有時長達十五六個小時,村里、居民家里、辦公室里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單位資金困難,下鄉調查沒車坐,她就坐大車;沒錢加油,她就自己墊付。由于長時間勞累,工作強度大,茍月仙的腿腫得老粗,但她卻咬牙堅持著,顧不上酷暑和蚊蟲叮咬,一口氣寫下了長達萬字的調查資料。
工作上,她廉潔自律,求真務實,注重幫扶工作。看到貧困的計生家庭,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此,在2005年7月,她召集市計生協理事召開了“謀求解困”及“生育關懷”會議。在她的帶領下,全市掀起了“五關懷”和“五帶頭”的競賽活動,充分發揮協會理事的表率作用和全體會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大力開展生育關懷活動,改變了貧困計生戶從昔日的“養牛耕田,養豬過年,喂雞掙點鹽巴錢”的傳統生活方式,開創了今天的年人均收入3000元、戶戶有積累的新局面。計生困難家庭女童上學難的問題,也時時牽動著茍月仙的心。于是,她提出在全市計生系統發起給計生困難家庭女童征集代理媽媽的倡議。80余名計生干部找到了自己的“干女兒”,給她們送去了錢和學習必需品,解決了她們上學難的問題。
多年的實踐使茍月仙深深體會到:“要想使下級信服,就要當一名好官;要當一名好官,必須先做一個好人。”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對下級,她總是以誠相見,平易近人;工作中,她堅持帶頭入村入戶調查情況,與群眾促膝交談,她的足跡遍及全市274個村莊。在她的影響下,孟州市計生協乃至全市計生系統就像一個大家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廣大計生干部默默遵循著多年的一套“章程”:上班不計時,加班不計酬,干事不挑活,給活不還價,累了不叫苦,苦了不喊冤。
2007年,茍月仙總結出“計生人”的十一種精神:愛我中華民族精神、依法行政無私精神、忠誠國策奉獻精神、竭誠服務愛民精神、敢打硬仗拼搏精神、勇于進取創新精神、腳踏實地苦干精神、默默無聞黃牛精神、精通業務鉆研精神、齊心協力團結精神、爭創一流英雄精神。
而她自己就是這些精神的實踐者。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她認真調查、周密思考,在全市率先提出協會工作必須緊扣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主題,大力建設特色協會品牌村的建議。在品牌村建設中,她親自帶領同志們深入到鄉鎮、村及干部群眾家中,和協會理事們一道深入基層抓典型,有力地促進了品牌村的發展。目前,孟州特色品牌計生協會村占全市村總數的28%以上。全市各基層共成立計生協會果蔬、種植、養殖等各類合作社32個。不僅如此,她還立足農村實際,將興建生態家園融入幸福家庭行動和新農村建設中,并與市農業局聯合,開展了送服務、送技術、送信息、送健康、送資金的“五送”活動,在全市計生戶、會員戶中啟動“四位一體”(指以產沼氣為基礎,將沼氣池、畜禽舍、廁所和溫室進行組合建設和運行的一種農業能源生態模式)戶用沼氣工程。在此工程中,市計生協協調農業局給建沼氣池的計生戶、會員戶扶持了100元~800元不等的資金。全市共發展計生戶、會員戶沼氣用戶6138戶,遞增經濟收入達631.58萬元。
茍月仙常對同事們說:世上的路有無數條,最難走的就數人生路。在人生的道路上,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用一下勁兒,失敗就會走向成功;松一下勁兒,成功就會走向失敗。在生命的旅程中誰都是過客,有時順利,有時坎坷;每天的忙碌誰都盼收獲,有的甜蜜,有的苦澀!無論是富是窮,是官是民,千金難買“口贊杯”。
就工作而言,她是當之無愧的好干部;而對于家庭而言,她卻是一個不合格的兒媳、妻子、母親。公公婆婆的理解、父親母親的心疼、丈夫的支持、孩子的敬重,都使她不由得從心里感到欠他們太多太多。
在韓愈故里孟州大地,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只要提起茍月仙這個名字,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蹺起大拇指說:“沒有這個赤心熱腸的茍會長,我們不會有今天這么紅火的日子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