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一往情深”等詞語的含義。
4.通過讀文感受爺爺對后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體會爺爺與我之間真摯的親情,培養珍重親情、珍惜生活、珍愛人生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敘述順序,學習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爺爺話的深刻含義,從而體會爺爺對后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中國有一個傳統的習俗,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們壓歲錢。同學們,你們得到過壓歲錢嗎?當時心情怎么樣?可是,你知道親人們為什么要給你們壓歲錢嗎?誰來談一談?(學生暢所欲言。)
學過了這節語文課,老師相信大家肯定會有更深的理解。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第一課《爺爺的壓歲錢》。
(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讀文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讀準詞語,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讀文并匯報。)
3.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中爺爺給了“我”幾次壓歲錢,分別放在了哪里。
4.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第一次給壓歲錢的情景,讀出我的喜悅之情。
5.教師介紹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6.再讀第二段,說說這段可以分幾層。
思考:爺爺為什么要把壓歲錢放在雞窩里?讓我喂雞的意圖是什么?
師:當時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是困苦的,養雞能掙些零花錢,從而補貼家用。可以看出,這壓歲錢來之不易,沒有雞就沒有錢。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知道感恩。)
7.小組合作學習第2、3層,交流并思考:爺爺把壓歲錢放在菜園子和我衣兜里的原因是什么?
8.指導朗讀,讀出爺爺的話的語重心長以及我的急切心理。試理解“一往情深”等詞的意思。
9.學生匯報,自己讀懂了什么。
師生交流:沒有土地,生活沒有依靠,經濟沒有來源。
(教師相機板書:不能忘本 相信自己)
討論:母雞、土地和我,是爺爺寄予希望的對象,具體說一說爺爺對母雞、土地和我寄予了什么希望。
10.匯報并交流。
11.根據板書,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弄清寫作順序,是依據時間順序來表達感情的。
三、拓展延伸
讀了課文,讓我們心里酸酸的、也暖暖的。那個時代的老人,沒有淵博的知識與先進的方法教育下一代,但是,爺爺用實際行動教育孫子,并期望著晚輩們成材。那么,你覺得爺爺當時想說而未說出的話到底是什么呢?
四、總結課文
愛是無言的,也是無聲的,正因為有了這無私的愛與親情才讓我們有了一次受教育與感動的機會,讓我們珍惜親情,珍愛生活,從而去創造我們自己更加璀璨美好的未來。
板書設計: 爺爺的壓歲錢
7 歲 雞窩 知道感恩
10 歲 菜園 不能忘本
12歲 衣兜 相信自己
評析:
《爺爺的壓歲錢》是教科版教材5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關愛親情”主題中的一篇文章,旨在培養學生珍重親情、珍惜生活、珍愛人生的美好品德。在這一課中,我覺得此課教學設計通過以下幾點成功而出色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的教學理論比較新穎,能夠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暢所欲言,以獨特的視角去審視給“壓歲錢”這一社會現象。讓學生帶著感受、見解和疑問走進課文,從而對課文的興趣及期待感得到提升,為深入地理解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其次,教師緊緊圍繞所3次給壓歲錢的方式、過程,有方法、有層次地逐步推進,并通過介紹時代背景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壓歲錢得來的渠道及爺爺賦予它的深刻含義,并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思考與分析能力。學生通過對壓歲錢的多元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在這一課時中,教師對學生有學法的指導、寫法的總結,由點到面地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驗的同時,把握教學重難點。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讓學生從小能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語文學習,這是一把啟迪孩子心智的金鑰匙。
最后,教師能夠適當地對課文進行拓展,在學生的心靈接受了溫馨、感動的洗禮之后,再想想爺爺那些想說而未說出的話,讓孩子們談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在對課文深入理解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親情對人生的珍愛與思索。
因為用心,我們看到了親情,因為咀嚼,我們品味了人生。這就是《爺爺的壓歲錢》一課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和寶貴收獲。
(作者單位:海倫市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