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1年級下冊。
教材簡析:借助“小小商店”這一學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現場模擬的方式,展現了一個商店的真實情景,運用“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扮演售貨員與顧客,用對話形式提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前面幾個單元學過的一些數量關系。在商店的中間,教材設計了一些與活動有關的問題,其中前兩個問題是人民幣計算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學生逆向思考。第三個問題的開放性比較大,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用多種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此外,教材還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關系,能進行不同面值人民幣的換算。 1年級的學生大都有和父母一起購物的經歷,一部分學生還能夠在父母的陪同下進行小面值的購物,個別的能獨立購買文具和生活用品。這些學生通過簡單的計算能進行付錢和找錢。 對于有一些購物經驗的學生來說,他們基本是按價格給錢,即使買多樣商品也是由售貨員要價,大多數沒有考慮過自己算錢,對于找回的錢更是沒有仔細核對過;對于沒有購物經驗的學生來說,算錢、付錢、找錢更是紙上談兵。所以即便是在模擬購物中他們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錯誤。學生在對人民幣有了一些了解之后,非常想進行實際的購物,于是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親身實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形成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這節課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學生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去體驗售貨員和顧客;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識技能;通過共建的情境模擬生活,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親歷實踐活動,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簡單的計算。
2.學生能夠正確使用人民幣,學會與人交流,能夠正確地進行簡單購物活動。
3.學生懂得珍惜、愛護人民幣,樹立良好的保護環境的思想和意識。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學生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提前幾天給學生布置這節課的準備工作。
1.我們要做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數學游戲,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小商店。
2.同學們有的要扮演售貨員,有的要扮演顧客,有的要扮演廢品回收員。去商店的時候要注意留意這些角色。
3.商店里的商品需要我們自己準備,請大家把平時經常使用的玩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帶來一些作為商品。
4.這些商品的價格標簽要自己制作。價格你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到。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調查一下,可以問問你們的家人,還可以查一查書本資料。
5.收集易拉罐和飲料瓶,上課的時候帶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我們今天的教室特別嗎?它特別在哪兒?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
師:我們看一看你們所帶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學習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給它們分好類,放到相應的柜臺。
【設計意圖:通過給自己的商店起名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模擬情境。】
師: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些禮物,想把它送給最認真的小朋友!(發禮物。)
師:想知道紅包里面是什么嗎?打開看看!(是錢!) 數一數你得到了多少錢。(學生數錢,同桌之間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前幾稿的設計中,學生自己隨意性帶錢,這樣在后面總結的時候很麻煩。經過與其他教師研討,我最后確定以發紅包的方式給孩子30元錢。學生通過數錢這一活動復習對人民幣的認識,并感受30元錢可以有多種搭配方式,滲透多樣性。】
二、實踐操作
1.示范購物
(3名學生做售貨員,2名學生做顧客。學生先來到玩具柜臺。)
(1)你最喜歡什么?快準備好錢來買吧!怎樣付錢才對呢?
(2)沒有零錢付整錢的時候怎么辦?大家來幫幫他!
【設計意圖:以沒有零錢付整錢的問題引出找錢的環節。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進而明確找錢的計算方法及必要性。】
(學生到學習用品柜臺。)
師:這里的東西可真多,有你需要的嗎?買這些東西一共要用多少錢呢?
【設計意圖:文具的價格比較低,孩子們可以根據需要買兩三樣,進而提出新的問題,如何算錢。】
(3)說說購物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示范購物這一環節幾經研討和反思最后決定還是由我領著學生示范,這樣可以指導學生怎樣去付錢,拿整錢的時候怎樣付,買多種商品的時候如何算錢,并且指導學生要使用文明用語。】
2.模擬購物
(1)活動要求
①我們以班級的4個小組為活動單位,1組和2組進行售貨員和顧客角色互換購物,3、4組組長把你們組收集的易拉罐和飲料瓶送去回收站換錢,然后3、4組去活動,1、2組去回收站。
②顧客要檢查售貨員有沒有找錯零錢。
③賣易拉罐和礦泉水瓶的同學要檢查廢品回收員有沒有算錯。
④售貨員要看清顧客付款對不對。
⑤可以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如果想買的物品價格高可以合伙購買。
⑥買東西的時候要有一定的秩序,不要聚集到一個柜臺。
⑦最后我們要評選最佳售貨員和最佳顧客,并頒發證書。
(2)活動開始
【設計意圖:組織小組活動,讓學生運用前面的知識進行實際購物,以加深理解,熟練應用。這一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
3.總結匯報
活動結束后,組織一部分學生進行匯報。
①抽取幾名顧客和售貨員進行匯報。(因為每個人既是顧客又是售貨員)說說當你扮演這兩種角色時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②評選最佳售貨員。
③評選最佳小顧客。
【設計意圖:此環節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同伴。】
三、處理剩余
1.買了這么多的東西你的手里還剩多少錢?你想怎么處理?
2.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匯報環節的分節,根據學生對剩余錢款的不同處理方法,加以適當引導,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初步的理財意識。】
四、送福玉樹
1.請回收員匯報付出多少錢。
2.各小組長匯報收集的易拉罐和飲料瓶一共換回多少錢。
3.算一算4個小組長的錢是不是等于回收員付出的錢。(這里出現的數可能大,教師可以幫忙。)
4.把賣廢品得到的錢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的帳號捐給玉樹的小朋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點化,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和意識,另一方面教育學生要有愛心。】
五、總結全文
…………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實驗小學)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