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早期武俠小說給人的印象,一般都是情節盲目虛構,且離奇怪異,內容荒誕不稽,沒有過深的內涵,僅僅只是吸引讀者的眼球,無法給讀者以共鳴。讀《射雕英雄傳》,卻感覺一新,其中的內涵之深,遠超一般的小說,將武俠小說從一個較低的通俗娛樂層次提高到了于娛樂中負載歷史知識、人生哲理、價值信仰的較高的藝術境界,具有極深的文化內涵。
一、歷史文化內涵
書中的背景是南宋時期,時值南宋、金、蒙古,三國并立。為問鼎中原,更是連年征戰。刀兵之下,血流成河,哀鳴遍野,生靈涂炭,百姓遭難,延綿百年而不絕。作者截取了這段真實的歷史背景,然后再將精心的虛構英雄人物——郭靖置身其中,將歷史與小說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說的方式演繹歷史事件與人物,給人一種藝術真實的享受。
故事發生在南宋寧宗慶元年間。一個歲末,義士郭嘯天、楊鐵心慘遭橫禍,被與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勾結的南宋官府害死,已懷身孕的郭妻、楊妻也雙雙失蹤,郭、楊的好友全真教道士丘處機怒不可遏,追殺兇手。郭妻李萍在丈夫遇難后,于蒙古大漠產下一子,即郭靖。郭靖得到江南七怪與全真教掌教馬鈺傳授武功。六歲時,并受到鐵木真賞識。鐵木真東征西討,終于統一大漠,被尊為“成吉思汗”。郭靖因頗具戰功,被成吉思汗招為“金刀駙馬”。
江南七怪帶郭靖南歸,與黃蓉邂逅,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又一路南行至金國的中都遇楊康,引出楊康之母——楊鐵心之妻,現時的王妃。接著郭靖、黃蓉拜洪七公為師,在太湖邊又遇楊康,楊康殺死段天德,并得知自己的身世,與郭靖結義,并答應與完顏洪烈決裂。卻出爾反爾,并將郭靖行刺完顏洪烈的計劃泄漏出去。郭靖行刺不成,與黃蓉趕往桃花島,在島上得全真派高手周伯通傳授絕技。后與黃蓉臨危受命,一同趕往洞庭君山參加丐幫大會,揭穿了楊康的陰謀。
后因為江南七怪在桃花島被害事件,郭靖誤會黃蓉。待明白真相,黃蓉已走。半年以后,郭靖尋訪黃蓉到了蒙古,正趕上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即金),為了擒殺殺父仇人完顏洪烈,郭靖請命出征。成吉思汗西征成功,遂產生了南下攻宋的野心,郭靖不愿與自己的國家為敵,決心與母連夜逃離蒙古,不料卻被成吉思汗察覺,母子被擒,李萍為保兒子忠義,當場自盡,郭靖得以逃離蒙古。郭靖慘遭巨變后,心灰意冷,幸得丘處機啟發才得以重新振作。第二次華山論劍,郭靖與黃蓉再次相逢,和好如初,最終結為一對武林俠侶。
以真實的歷史為背景,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作者虛構的情節和主人公有機的結合,是本書的重要特色。在歷史事件方面,書中截取了歷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戰”,北宋的南大門襄陽城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命運,然而正是由于郭靖的鎮守與保衛,才會被包圍四年之久而沒有失陷于元,延遲了北宋的滅亡時間。在歷史人物方面,作者成功刻畫了成吉司汗這一形象。鐵木真從勢力微弱到忍辱負重統一大草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鐵騎踏遍草原。作者將一個彎弓射大雕的大汗刻畫的淋漓盡致。其他如黃裳、全真教,及王重陽、丘處機等道家人物,也是真實存在的。正是將郭靖置身于這些真實的歷史事件與人物中,去親歷這些人物與事件,發展其個性,給我們以歷史的真實感,仿佛他真是一個的歷史上英雄人物,而這英雄人物又是如此的高大。
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射雕英雄傳》中,作者對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洞察,并用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方式對傳統的儒、道思想進行反思與批判,建構了自己的一種價值觀。
儒家學說盡管有宣揚封建等級觀念及綱常禮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自有其存在的價值。儒家的“仁”確立了人的精神生活與行為實踐的出發點;“義”確立了行為價值的最終評價標準。儒家所強調的是社會的責任感和道德準則。《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便是儒家“仁”、“義”的化身,他視仁義如生命,重義輕利、舍生取義,對社會、生活具有極強的責任感,固守一個鐵的道德準則,誠如孟子所云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所謂“俠之大者”。
儒家的愛國主義思想在書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小說由打打殺殺的一個層次的上升到了忠誠報國的高度。在書中,郭靖持一種仁義至上的信念表現出對于大宋的一片赤誠忠心,從而塑造了他高尚人格。郭靖的愛國主義思想表現得最為感人時,一切利害沖突在它的面前都顯得無關緊要了,特別是與成吉思汗吞并大宋統一全國的矛盾沖突。面對撫養他長大的人,雖情同父子,然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深知曉自己是漢人,應該保衛自己的國家不應屈從于蒙古人的差遣。再次是郭靖對于傳授武藝的老師哲別的民族矛盾沖突也是如此,私情與國仇涇渭分明,堅持鐵的原則,不屈不撓,充分顯示出維護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的民族氣節。因此,郭靖的愛國主義也震撼人心。
道家思想在書中也是被大力推介并關注的。如書中的全真教,包括其中的人物王重陽、丘處機等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作者用傳奇色彩結合著歷史史實描繪著道教的故事,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卻以內含的方式蘊藏其中。如書中的黃藥師也是一個傳統的叛逆。他的口頭禪就是“迂腐”,反對一切過時的不合理的東西。這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被認為“邪”,所以有“東邪”之稱。然而作者卻不這樣認為,反之對他是大加推崇,精心地將他放置在一個純潔無任何干擾的世外桃源——桃花島中生活。黃藥師性格豪放,不為世俗所拘束,體現出了人類本性生命力的張揚,正是道家順其自然、逍遙自在的寫照。三、通俗文化內涵
作者悲天憫人的情懷。書中多次描寫到了戰爭的場面,并借郭靖之口道出兵禍之慘——“大汗武功之盛,天下無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風凜凜,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
作者對于這種種爭斗、戰爭的描繪和刻畫,反映出他對這一切的厭惡和批判,提出“兵者乃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世人若難分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悲天憫人之情躍然而出,使讀者在刀光劍影之中,命懸一線之際,深深體會到作者對于人類的寬厚同情之心,看出那種對世俗的厭倦與無奈。
書中常常以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景觀作為背景環境,來作為人物活動的襯托,使自然景色與人物情感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一種人天合一的效果,產生動人心魄的獨特藝術感受。作者以飽滿的熱情將中華大地的壯麗山河融入他的小說,設置了一個充裕、優美的人物活動空間,描繪名山、大川的種種風彩,講述它們的文化與歷史。作者筆下將祖國的三山、五岳、草原、海島一一點染,在一幅流光溢彩的優美畫卷中編織一個個驚心動魄又纏綿悱惻的故事。河海之大波、江湖之風云、兒女之情長相映成輝,并由此產生一種壯美。輔以琴、棋、書、畫等高雅的藝術品位精心構思出紛繁多樣的傳奇故事,從而使整部小說顯得典雅、雍容,含有一種深厚的藝術底蘊。
總之,《射雕英雄傳》在歷史、虛構、真實人生、所謂江湖中貫通,從老莊思想中得到解脫與升華,具有極深的文化內涵,可以說是洞察了整個東方幾千年的文化,并對于傳統文化進行觀察與反思。其悲慨之中容有超脫的人生態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融合在開闊博大的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歷史畫卷之中,完成了一種入世與超世、樂觀與達觀的深遠境界。
(作者簡介:周效凰,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