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列夫在《美學》中說道:“藝術設計的過程需要重新組合客體,甚至有可能從各個方面借助組合的客體……設計似乎是通過文化來借用的,也就是通過文化加工的形式來借取。設計的形式來自文化,正是在文化中,人們按照全人類的經驗加工著有關存在的一切印象。”對現代設計而言,由于生活物品的多樣化,各種風格的設計都會包含其中,在不同程度上受著中國傳統設計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肯定,中國的傳統設計對于現代設計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而中國的傳統設計與其傳統的文化內涵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一個民族在其發展的歷史上不斷創造、總結并傳承下來的一套思想觀念體系。不同時代有著自己不同的紋樣圖案。例如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當時經濟不發達,物質生活低下,紋樣圖案是以植物、動物為主;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帶有原始圖騰的動物、植物紋樣退居次要的地位。封建社會時期,中外經濟、文化的交融,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植物花鳥紋樣。到了離我們最近的明清時期,它在紋樣上也是有自己的特點,形象更自然、豐富、華麗。研究了古代傳統的紋樣,對于我們如何將現代藝術技術與傳統紋樣完美結合起到了一定的基礎作用。
由于中國自古以來的多民族性,其傳統文化不僅是一個群體的文化,而是包含了多個民族長期的歷史文化積累,是一種多元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隨著國家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審美意識的逐漸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將更具有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被更多世人所接受。設計師工作的根本也是為了迎合、引導世人的審美觀念而不斷進行藝術創作,因此在現代設計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的儒道文化一直貫穿著整個中國史,雖然由于時期的不同而各有興衰,但是始終在歷史上并存著,并且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世人。
道家非常善于利用自然地貌的跌宕起落、急轉變化,造成一種藏露結合、相得益彰的氛圍;整體的建筑群也追求藝術效果,非常斟酌組景的諧調性:有的憑山據險,有的藏而不露,臨坡而建,依水而居,不拘一格,層次分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所有的建筑都完全憑借自然之勢來建造,追求“返樸歸真”,與自然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
受到傳統老莊美學宣傳的“恬靜淡泊”的美的影響,國人的審美觀念也偏重于欣賞具有“高雅”、“雅致”格調的物品。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天然淳樸、寧靜淡雅的審美情趣,提倡自然的和諧之美,在工藝上反對過多的雕鑿和文飾。這一點在中國傳統的代表作品——宋瓷上有了一個具體的表現。
宋瓷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上,以單色釉的高度發展著稱,其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本身沒有人為的修飾,僅僅是利用坯、釉的膨脹系數不同,冷卻后得到自然形成的裂紋作為裝飾,稱為“開片”、“冰裂”,受到了無數國內外愛瓷人士的青睞。
“現代設計”發源于現代西方工業社會,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技術支持。因此,現代設計具有強烈的西方文化內涵。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傳統的、民族性的設計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只有民族性才具有全球性的論點早已是設計界所取得的共識,因此,深入學習和發掘本民族傳統設計的精華并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是中國設計走向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唯一途徑。
“結”字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于吉的范疇。因此以中國結為設計元素受到很多設計師們的青睞。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人們用小小的中國結將全中國人民的心聯系在一起。在《我們在一起》公益海報中,黑色背景之上紅色的中國結格外醒目。表達了中國人民在黑暗中,危難時刻團結一心,同心同德,攜手共渡難關的決心。小小的中國結也承載了中華民族對美好未來的祝福。
中國是一個民俗大國,也是一個文字大國。文字是語言的可視符號,而語言是思維的表達。可以說文字是人們思維的軌跡,文字的誕生是人類抽象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設計過程中,文字作為畫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傳達感情的功能。字形設計良好,組合巧妙的文字,不僅能傳達設計者的意圖與構想,還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抗震救災 重建家園》又是汶川地震公益海報中的另一表現形式,該表現手法和思考方法出色地將“家”與“災”字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用一個字,一目了然地表達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主題。
色彩是人體視覺諸元素中對視覺刺激最敏感、反應速度最快的視覺信息符號。設計師關注色彩、研究色彩,是為了把色彩作為一種重要的具有表現力的設計元素來使用。
中國紅是中國人的魂,意味著平安、喜慶、福祿、康壽、尊貴、和諧、團圓、成功、忠誠、勇敢、興旺、浪漫、性感、熱烈、濃郁、委婉,彌漫著濃得化不開的積極入世情結,象征著熱忱、奮進、團結的民族品格。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一大型綜合性國際體育盛會,舉國歡慶,世界矚目。這是中國向世界展示傳統文化及綜合國力的最好的窗口。在為奧運會設計的系列標志中,如出一轍地都運用了中國傳統的紅色。在所有色彩中,沖擊力最強的是紅色。民間以紅色為吉祥色、為尊貴色,不僅突出視覺效果,更加表達了吉祥、熱鬧、喜慶的傳統氣氛。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而在全世界迷戀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世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分子,正在從各種具體的材料、符號、結構等實際物體,以及從文化心態、思維方式、審美觀點等思想上影響著每一個設計師。本論文簡單地從圖案、文字、色彩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應用,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有著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而對設計師本身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于其設計思維來說也不啻于一個巨大的寶庫,一個無限創意的源泉,還有許許多多設計元素可以應用,這需要設計師們繼續研究。
注:該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08JK088);西安社會科學規劃課題(08L17)
【參考文獻】
[1]CCTV《我們》欄目組.回歸古典之美——范曾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
[2]田廣林.中國傳統文化概論(高教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章利國.現代設計美學[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7.
[4]宋生貴.當代民族藝術之路傳承與超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趙克理.順天造物:中國傳統設計文化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6]王立導.中國傳統寓意圖像[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7]陳繪.民俗藝術符號與當代廣告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樊海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龔雪佳,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