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一直是人們喜愛的美食,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季,外面雪花飛舞,屋內熱氣騰騰,幾個朋友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別提有多愜意了。
然而,關于吃火鍋不健康的說法越來越多,讓人產生了疑慮。這不,一向愛吃火鍋,來自重慶的孫燕女士就著急了,來信詢問:“最近總是聽說吃火鍋不好,還有一個朋友疑似吃火鍋引發了急性胰腺炎,火鍋真的那么不健康嗎?”其實,營養專家們常說這樣一句話,“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吃法”。現在就讓國家二級營養師王旭峰教教我們如何健康吃火鍋吧!
先吃肉后吃菜不合理
很多人都知道葷素搭配著吃更健康,但卻都習慣先吃肉再吃菜,實際上這樣的順序并不合理。一般建議先涮青菜、豆制品,然后才吃肉,這樣有利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
【教你一手】 火鍋很油膩,可吃些根莖類或含豐富纖維類食物“刮”油。如白蘿卜,富含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趕走腸胃中的油。還可以放些紅薯,也能解肉類的油膩。
【特別提示】 蔬菜切忌煮的時間太長;涮肉忌諱煮的太短,應煮到肉由鮮紅變為灰白,一般燙1分鐘左右。如果肉片煮的時間太短就不能殺死肉片中的細菌等,會引發疾病。
幾個“太”字要人命
太燙:火鍋湯溫度可高達120℃,而食用太燙食物會燙傷口腔、食道甚至胃黏膜。經研究,經常吃太燙食物可能誘發消化道腫瘤。而如果反復燙傷,還可能誘發食道癌變。
【教你一手】 不能撈起就吃,應放在碗里涼一下,或者在調料里蘸一下,都能降低溫度。
【特別提示】 蘸料一般常用的有芝麻醬、海鮮醬等。如果海鮮類的菜品較多,就盡量不要再選海鮮蘸料,否則容易導致嘌呤過高,引發痛風。且一般蘸料鹽分的含量都很高,一定要注意攝取量。此外,在調料中加點醋,也有去油解膩的作用。
太長:時間長了原料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會明顯增加,另外,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也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嚴重的可患慢性胃腸炎、胰腺炎等疾病。
【特別提示】 一般建議最好控制在兩小時之內。
太辣:吃得太辣會刺激胃腸道,使其發生充血等,還容易引發疾病。
【特別提示】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痔瘡患者及對辣過敏者,更應節制食辣。
火鍋湯不能喝
經過長時間煮沸的火鍋湯會含有亞硝酸鹽,對身體不利。另外,火鍋湯里含有大量嘌呤,易導致體內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升高,可能引發痛風。
【教你一手】 可以在涮火鍋前先來一碗湯。
【特別提示】 銅火鍋的湯更不能喝,可能引起銅氧化物急性中毒。
配啤酒是錯誤選擇
就著火鍋把酒言歡,是很多男士的選擇。然而,火鍋湯中的嘌呤類物質會在體內轉化為尿酸,啤酒卻抑制尿酸的排出,除了易導致痛風,甚至還會引起腎結石等疾病。
【教你一手】 可以喝些酸奶,它對腸胃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延伸閱讀】:
有些食物不能同吃
涮蘿卜時就不要再吃木耳,二者一起食用可能導致皮炎;吃了土豆,如果將香蕉作為餐后水果,可能會導致面部生斑;吃完羊肉火鍋別馬上喝茶。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馬上飲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容易引發便秘;羊肉若與南瓜同食,易導致黃疸和腳氣病。